,無子嗣。於帝陵東側最近處選址埋葬,以彰其忠君愛國、孝悌賢明。後有傳說那不過是個衣冠塚。

元吉三年三月。南征大將軍蠡明殿得勝班師回朝,由南門進固佑京,路上遇一孤墳,並未在意。廟堂之上,剛剛及笄的皇帝已是威嚴漸顯。

呈上來的要犒賞的將士名單,竟然不是張輒名,是暮!同這份名單,還有一遝信件。皇帝打開奏折,看著滿滿的我大全英雄的名單,激丄情澎湃,他對著滿朝文武說,他為這些英雄而驕傲,要全部封賞。至於那一遝的信件,他沒有看。他看到最上麵一封有幾個蹩腳的字——“張輒名親啟”,他知道這信是怎麼回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犒賞三軍,宴飲三日,大全上下笙歌燕舞。就好像,皇帝根本就沒有發現,派出去的將士,損折不足一成,便打的南疆順從,這對於長途奔襲的軍隊來說,不可謂不是最完美的勝利,可是這樣的勝利背後——主帥易主!

燈火闌珊處,暮伏跪皇帝跟前,

“在外兩年餘,將士對大將軍張輒名甚是信服,臣懇請三日宴飲過後,皇帝為將軍厚葬。”

“你給我聽著——如果他是帶著這些兵士活著回來,我會想辦法弄死他;如果你帶回來的是屍體,我立時派人拿馬鞭過來,我親自鞭屍;如果你帶回的是骨灰,你就把這骨灰給我撒到城西亂葬崗去!”

“皇上真要這麼做了,隻會讓大全軍心不穩!”

“現在你是三軍統帥——你要帶頭滋事不成!”

“臣下不敢。”

暮知道皇帝為什麼這麼恨,最初隨軍遠征的時候暮也是這樣的態度。如果不是張輒名,小顛王爺身體就不會垮,就不會死。皇帝和晝王向來親厚,皇帝痛失兄長,對張輒名怎麼會不恨?但是張輒名畢竟是將才,身先士卒、體恤下屬,不僅徹底打垮了南疆反叛勢力,更是在軍中贏得空前威望。如果皇帝真的連半點封賞都沒有,恐怕將士也是會兔死狐悲、不肯全心效忠皇帝的。

公義、私情,皇帝應該能分得清楚,否則,也就不配執掌大全了。

暮被自己的這個想法嚇到!如果連他都這麼想,難不保大全上下其他人不是這麼想的。為人臣子,怎可妄議君主的資格!

小顛王爺並不一定期待著他的弟弟立不世之功,他不過是要弟弟在皇座上坐的安穩。暮怎麼可以不替主子做到!

皇帝去了後殿,暮緊跟其後。

那裏,放著暮帶回來的信件——果真,每一個信封都直直愣愣的寫著“張輒名親啟”。而裏麵的娟秀小字,都是鬆茶代筆的。小顛估計這場仗恐怕會打三年,便按著每月一封信計算著,寫了三十六個信封,最後擔心不足,又多寫了十四封,湊足了五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