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下載於,如需更多好書,請訪問:
太守伏狐記 (生子)
某年,有妖狐作亂於皖,竊男盜女,擾人居室,無日無止。狐口含媚珠,采捕以為煉仙,其薰香之氣,能惑眾生。或曰,狐有化身之術,能為男女,變動無形,而善媚鄉人。眾無以法,皆以之為苦。
宣城太守蕭全聞之,以為妖狐亂世,不可枉縱。是夜聚謀士計,晨即微服而行,至城中某鎮,訛稱商人蕭某,以避耳目。太守又命人作歌謠,使小童習之,謂商人蕭某,有女甚姝,藏之某樓,軌不得見。其女柳腰如何,粉香飄飄如何,皆命人誇飾之,一時竟成美談。
是夜,狐果來犯,夜潛入樓,臨床欲狎女。豈料太守衣冠嚴正,身裹香裘,早已久伏其中焉。狐驚,舞爪欲出。不能敵,又變計,化而為女,吐珠薰人。蕭太守幼習道術,能擋之,狐未得計,反為太守所獲。太守以嚴詞訓,狐不聽,垂之以唾。太守怒,遂以其道還諸其身,就地狎狐。狐不勝其暴,化男形,仍狎如故;又化本相欲遁,亦不得,複為太守抱尾盡歡。
次日,太守卷簾而視,見狐顏色甚殊,又因先日之烈,竟不能動。問其名,曰照六,抱之入懷,隻覺楚楚可愛。撫其身,概是合歡久矣,終不能隨意移形,竟為女相男身之軀。太守憐之,本欲鎮狐於城南外廟,今竟攜之返家,以為管束。
家人見之,皆異,以為妖邪入宅,故甚抗拒,其中以太守母姐為最,而太守置若罔聞。又三月,狐嘔吐作,驗之,始知成孕。至此家人雖詬其出身,然以子為貴,故容之,此後遂相安無事。又半歲,產小狐三數,男三女二,初狀若狐,命人抱之,又複如尋常嬰孩故。甚聰,未及歲,能語焉。好事者聞之,爭相為賀。又數歲,誕雙生之子。太守甚樂,又因相對日久,愛念漸生,遂妻之。
太守嚐抱子數人泛舟湖上讀書,時風尋作,舟不穩,子亦驚之。其時狐立岸上,顧念尤切。太守聞之喜,複愛狐更甚,一家樂也悠悠,竟似尋常百姓。唯狐仍鬱鬱,寡言如故。
又數歲,諸子初長成,皆能為文武,太守大喜,設流水宴於某樓,大宴鄉人。是日大醉甚酣,歸家而寢,夢狐款立床前,飄飄若仙,而作拜別姿態。太守驚而起,四出尋之,而狐蹤已遝。太守悲愴甚久,以病退,擇居某樓,以其為初遇狐之處,故更名「棲狐居」,終日顧盼甚久,不知老之至焉。鄉人皆以為奇,以「狐癡公」稱,或曰,以其情癡故,終以成仙,雙雙棲雲間焉,而樓即其登仙之處。今察其子嗣,隱隱猶存狐相。此宋時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篇文是以前寫下的了,今天翻出來本想擴寫。
但又怕失卻原味,故此作罷。
貼出來…是因為懶…哈哈哈,暫時還不想動筆寫下篇。隻好一貼以保欄。
<<< 思前想後...還是寫續了~~~
太守伏狐記 01
其之一 朱砂痣
要說那是何年何月的事,如今隻怕已說不清楚。然而當中種種細節,今日卻仍依稀可拾。說到個中緣故,大抵是因為怪力亂神之事,素來都是人們樂於傳頌的,其中的細枝末節,不免亦隨口舌躍動而流落下來。又或者該說,便是把書卷投入火中,飛灰散盡以後,亦總有隻字片語殘留在焦黃的紙屑之上。
世間之事,本就是說不清、散不盡的。這故事說來,還需從一顆朱砂痣著筆——
「來、來、來!點了朱砂痣,平安滿載,妖狐不侵,福澤綿長。」隻見那和尚嘴裏念了一串,一枝毛筆落下,便在嬰孩額上抹上朱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