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墳(小修)(1 / 2)

江城之外,山巒綿延起伏。一條大江從山巒之間九曲迂折而過,與群山環抱江城這樣一座長江中遊上的小城。

江城盛產一種俗名“水白砂”的矽酸鹽類礦物,這些年因為過度開采,山頭上的綠色已經變得稀少,裸~露的山體灰一塊白一塊,像麻風病人的皮膚。山體為了防止滑坡,也有強行美化的意思,用巨大的綠色護坡網包裹了起來。上頭還掛著巨大的宣傳語:“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江城外的山大多如此,隻有一座山例外:漫山遍野密密匝匝的大樹,綠得濃鬱,蒼翠欲滴。

這座綠油油的山,在灰白斑駁的群山中格外顯眼。

山下有一條寬闊的高速公路,向西向東貫通長江上、中、下遊地區,是一條國道。車輛從高速公路上疾馳而過時,總有人會仰頭好奇地觀賞這座綠山。

“有啥好看的?以前江城到處都是這種山。”開車的當地司機四十來歲,說話時不停地瞄副駕駛位上的女子,與她搭訕聊天。

女子二十七八歲,著裝入時,生一張清瘦的臉,顴骨偏高,不是江城本地人的長相。她收回眼,指著手上展開的地圖,道:“這中間有講究,您看長江、荊山山脈在這裏彙合,拱出一座江城,是不是二龍戲珠?荊山山勢連綿,像是龍脊,”她又指向那座綠油油的山,“這座山位於龍頭的位置,山形也像一個龍頭,是塊風水寶地啊。”

“沒想到啊,你年紀輕輕,還懂得這些東西。”司機讚賞地說,“這座山呐,還真叫龍首山。江城是座古城,三國時候就有了,是孫權打劉備的前線。明代張居正來這裏的時候,夢見文曲星下凡,就在山邊建了三座寶塔,叫‘文曲塔’,後來江城還真就人才輩出。文~革的時候這三座塔被毀了,江城就再沒出過才子。咱們江城人都迷信,覺得江城的風水就靠文曲塔和龍首山來鎮著,現在文曲塔沒了,龍首山絕對不能再動。所以啊,現在那些挖礦的再財迷心竅,沒一個人敢動龍首山。”

女子嘴角翹了翹,嘲諷般地自言自語說:“保護一座山,還得靠封建迷信。”

她聲音很小,司機沒聽清,問:“您說什麼?”

女子抬頭,指著龍首山,好奇道:“山上著火了?”

司機扭頭一看,果然看到山上青煙嫋嫋,火光隱現。他“哦”了一聲,說:“不是,今天不正是清明節嗎?那都是上墳的。江城的人老了(“死了”的委婉說法),都埋在龍首山上。”

女子點了點頭。

這正是:風水寶地,盡是土墳。清明無雨,有人斷魂。

*

龍首山上,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攙著一個五十來歲的男子正往上爬。

少年風華正茂,個子高高的,不停地偏過頭,躲過狹窄山徑兩側的青翠樹枝。他穿著黑白兩色的校服,校服是光滑防水的麵料,在濃密草木中穿行,沙沙作響,片葉不沾。

他伸開手臂,為身旁的男子撥開不停彈過來的枝條。

“快到了。”五十多歲的男子氣喘籲籲地說,他體型臃腫,臉盤大,浮腫而灰暗,隱隱浮著一層黑氣。

“我記得季穎的墓就在前麵。”他停下來,彎著腰,雙手撐著大腿,張大了嘴想喘氣,卻又喘不出來,臉上露出痛苦神色。

少年一下一下地給他順氣,抬起頭來,目光如飛鳥掠過四周。

“看什麼?”遲萬生喘著問,胸膛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