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文學,從先秦的《國風》、《離騷》到秦漢的各種賦,接下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兩千多年的文化傳承,祖祖輩輩給我留下了燦若星河的文化瑰寶。”
“我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們有自己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愛國是什麼,怎樣才算是愛國?作為一個文化教育工作者,我所能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我們的文化很好的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掌聲響起來,不分教室內外,經久不息。
阮博識含笑用手壓了壓:“剛剛說的有點激動,請同學們見諒,我不是憤青,也不是文青,但是一提起我們的文化,我就會由衷的自豪,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要表達那種敬意,開場白說的有些多了……”
“沒事的。”
“不要緊。”
“我們喜歡聽。”
同學們發出善意的呼聲。
阮博識道:“同學們,因為年齡的關係,教育經曆的關係,我想,你們所熟知的華夏文學,是以唐詩宋詞和現代文學為主,是不是?”
他得到的回答是“是”。
阮博識繼續說:“在舊社會,孩子啟蒙教育用的都是《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等,你們小時候學過這些嗎?”
“沒有。”同學們異口同聲。
“但是,據我所知,現在的小學重新將這些東西加了進去,變成了啟蒙教育的工具,中華民族兩千年的儒家思想,無非‘忠、孝、仁、義、禮、智信’七個字,恰恰被飽含其中,這是中華民族精神品質的精髓所在,不但不能丟,而且,要將其作為蒙學,在孩子三觀沒有形成人格沒有確立的時候,進行灌輸。”
“為什麼殖民一個民族,奴役一個民族,需要從文化著手,因為,文化是根植於民族靈魂的東西,一旦自己的文化被取代,這個民族也基本消亡了。”
“因為時間關係,今天就不說這些空乏的東西了,下來,跟同學們互動一下。”阮博識目光掃視大家,道:“說說大家喜歡的詩詞歌賦,或者現代文學中的名篇,可以說出一兩句名句,也可以進行總結,大家想說的可以舉手,不要亂。”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朱自清的《背影》。”
“高爾基的《海燕》。”
“我悄悄的走,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雲彩……”
“戴望舒的《雨巷》。”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內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總被無情惱。”
同學們爭先恐後,熱情如火,甚至門外旁聽的學生都做了發言。
阮博識用手壓了壓:“同學們不愧是我們北清大學的學子,個個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欣慰,今天因為時間關係,我再請最後一位同學說說自己喜歡的詞章:,然後,大家分析分析。”
一時之間,沒有發言過的同學紛紛舉手。
阮博識淡淡一笑:“同學們,大家應該聽說過本屆高考的最高分,林文秋同學,他就坐在我們中間,或許,大家對他並不陌生,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他的作文可是滿分哦。”
阮博識說話的工夫,無數目光朝林文秋看來。
林文秋旁邊的眼鏡男頗不自在:“喂,他們看我幹什麼?”
林文秋撇了撇嘴,這位眼鏡同學自我感覺超好。
“現在,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林文秋同學發言。”阮博識大聲說道。
筱雪、王可可、江浸月、汪大同、樸鍾聲、金字善齊齊帶頭鼓掌,然後教室裏發出了不大不小的掌聲。
看到阮博識目光灼灼,林文秋無奈的搖搖頭,心說阮教授怎麼這麼喜歡折騰熟人的,他也不問問咱樂不樂意?
心中雖是這般想著,林文秋還是站起身來,先對著阮博識鞠躬,然後朝著四方鞠躬。
“你……你就是林文秋?”身旁的眼鏡男托了托眼鏡,語無倫次。
“阮教授,各位同學,高考那是碰巧,都是過去式,不提也罷。談起文學,以前主要還是為了應試,當然,也有不少觸動心靈的詞句,既然阮教授盛意拳拳,那我就背一背自己喜歡的幾句唐詩宋詞。”
教室裏頓時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