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段(1 / 2)

出版。

根據刑法規定,讓·熱內必須繼續服刑。以薩特和科克托為首的「全巴黎文學界」呼籲總統赦免對熱內的刑罰,讓·熱內名聲鵲起。

1949~1954

讓·熱內的文學成就開始得到文學評論的重視和承認。1949年2月,劇本《嚴加監視》在馬蒂蘭劇院上演,法國著名小說家和批評家弗朗索瓦·莫裡亞克開始關注「讓·熱內現象」。伽利馬出版社則加緊出版《讓·熱內全集》。

1949年8月12日,法國總統發佈特赦令,免除了對讓·熱內終身流放的刑罰。但作家卻陷入了莫名其妙的精神危機,沉悶不語,幾乎擱筆了五六年。他的創作源泉來自暗無天日的牢籠,一旦脫離了牢籠,竟然有茫然若失的感覺。他後來對一位記者說:「自由了,我卻迷路了。」

1949年,《小偷日記》由伽利馬出版社正式出版。

1952年,文學大師薩特為熱內全集的出版鳴鑼開道,寫了《喜劇演員和殉道者聖熱內》一卷長篇序言,頓時使讓·熱內聞名全世界。熱內心理上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壓力。他對科克托說:「你和薩特給我塑了像,其實我是另外一個人。這另外一個人有話要說。」

這時期,熱內在其好友紮瓦的陪同下到處旅行,去了意大利、德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此時,他對電影情有獨鍾。1950年他編導了短片《愛情之歌》。他還寫了兩部電影劇本:《禁止的夢》和《苦役犯監獄》。

1955~1961

從1955年開始,作家恢復了創作活力。他從戲劇創作中尋找擺脫危機的出路。3部劇本先後推出,使他在現代派劇作家中名列前茅。

1955年春,他已經完成了《陽台》劇本的部分手稿,並開始創作劇本《黑奴》。12月,他又編了一出短劇《她》,但「忘」在出版商的抽屜裡了,並開始《屏風》的寫作。如果說熱內這三部劇本的構思靈感來得很快,修改卻異常艱難。《陽台》和《屏風》四易其稿,《黑奴》重寫三次,而且每次再版都要根據演出效果和各方評論進行修改,藝術上精益求精。

1957年《陽台》在倫敦上演。

從1957年年底起,熱內不再常住巴黎,又開始四出旅行,荷蘭、瑞典、科西嘉、土耳其、希臘都留下他的足跡。

1958年,《黑奴》問世。在阿姆斯特丹,他在認真修改《屏風》的同時,醞釀一部7本係列劇《死亡》。10月,《黑奴》在呂代斯劇院成功上演。

1960年,《陽台》最終搬上了法國舞台。

1961~1967

1961年2月,《屏風》在《弩》上發表。此時他已50歲,正處於榮譽的頂峰。他的書被譯介到全世界,他的劇本到處上演,風靡一時。他對舊作《苦役犯監獄》進行修改。

1966年4月16日,《屏風》在巴黎著名的奧德翁劇院上演,引起轟動和風波。

1967~1972

1967年12月22日,他開始一次遠東的「再生」旅行,小住日本,途徑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和中國。

1968年5月,巴黎發生學生造反運動,他立刻從摩洛哥趕回法國,支持學生遊行,但拒絕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同年8月,他應美國一家雜誌社的邀請,到美國參加反對越戰的示威遊行。

1969年11月,他再次到日本,參加日本鐵路員工的遊行活動。

他對法國外國移民的生活條件深表關切,與薩特、杜拉斯等作家站在一邊,參加外國移民的遊行活動。

1970年3月1日至5月2日,他在美國聲援「黑豹運動」,在各大學做報告,向新聞媒體發表文章和聲明,呼籲釋放美國黑人運動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