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1 / 2)

班會上,語文老師宣布了英語比賽的消息,鼓勵大家踴躍報名,報名費十塊。

江梅本來想去試試運氣,聽見還要十塊錢報名費,頓時打消了念頭。免費碰運氣當然好,要收費就是另一回事了。

洪妤本來也沒興趣,但是她是班上第一名又是班幹部,語文老師點名她要參加的,除了洪妤,張夢蕾還有別的幾個班幹部也被要求必須參加。

學校裏的民主都是說說而已,老師發話,學生隻能乖乖聽從。

學校似乎真的挺重視英語比賽,語文老師特意通知參加比賽的學生,在比賽之前,體育課,自習課,活動課統統看英語書。

英語老師給他們開小灶。英語老師沒空的話就自己研究。

兩個男生不太高興,尤其是體育委員孟琅。他對一切球類運動都充滿了熱愛,體育課簡直就是他的充電器。失去了體育課,他整個人焉吧吧的,洪妤現在隻要一看見他就特別想把後牆角的水壺裝上水給他澆澆。

洪妤聽幾個同學八卦才知道,原來學校要申請省重點中學的資格,為了增添籌碼,讓學生參加了好幾項比賽。除了英語比賽,幾天裏,又有了數學比賽,語文知識比賽,物理知識比賽,趣味知識比賽,還有籃球賽,足球賽。廣泛撒網重點撈魚!

籃球賽足球賽,孟琅當然趕緊報名,然後期待著訓練的日子。可惜一中就像那個年代的大部分學校一樣,對考試成績有足夠重視,所謂德智體美勞永遠處於提倡的階段。

他們的球隊一直湊不齊,孟琅隻能鬱悶的和洪妤他們一起享受英語老師,數學老師,物理老師的特別關照,偶爾偷眼將渴望的目光投向那片寬闊的操場和新修的籃球場。

洪妤真想告訴他,別說以後就是現在,大學的獨木橋是成為學生的唯一目標之後,這樣的日子將成為學生生活的主流。

孟琅這樣活潑的性子,可要怎麼活啊!洪妤對孟琅未來悲慘的生活報以深深的同情。

把思緒沉浸在學校的忙碌中,在英語知識競賽前一周,洪妤的哥哥洪偉回家了。

作為初中都沒畢業的洪偉,自然領會不到洪妤幸苦。洪妤初中連續三年都是年級第一,多次在省級各種比賽中獲獎,是老師的寵兒。而洪偉在學校的時候,成績永遠是倒數,交的朋友不是小混混就是比他成績更差的孩子。

當然在洪妤眼裏看來,成績自然不能代表一切。可是代表一個態度,是學習能力的展示。

進入初三,晚自習的時間加長,作業變多,老師越來越嚴肅,各種比賽也不再鼓勵學生們參加了。

一中的學生除了特別的一小部分,大多知道中考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如果考不好,從一中變成二三中的學生,不說別的,麵子上就過不去。

十四五歲的少年少女,麵子重於一切。

其實,事實往往不止如此。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除了因為重點學校的教學資源更豐厚之外,學習環境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