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的第三天,陰雨綿綿,整個白湖鎮被一層淺白色的霧紗籠罩著,街道上的樹木也垂頭喪臉,看著來往的三三兩兩車輛路過。連綿不絕的陰雨似乎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出行,連以旅遊出名的白湖鎮也沒熱鬧起來,幾家館子的店員拿著“吃魚”的牌子招呼開過來的車輛,卻極少有人停車,魚是白湖鎮的特色,來這裏遊玩的人多半都會選擇吃這裏的特色,這也是為什麼街道上的館子十有八九都是做魚的館子。
蘇夏歡看了一眼被拒絕的店員又去堵下一輛車時,想著如果以及去開車的人,大概會感到厭煩吧,也不知道這種風氣是怎麼形成的。
她沒有帶傘,隻能快步跑到歡歡超市裏,然後拍拍自己的頭發。李曉慧正在蔬菜區替人稱菜,說是蔬菜區,也不過是一個極小的蔬菜攤,賣一些日常的蔬菜,方便住在這邊的門店和小區居民,李曉慧看了眼女兒立即著急的搖頭:“怎麼就不知道帶傘?”
“我看雨也不大嘛!而且跑過來也沒有幾步。”蘇夏歡衝著自己母親吐吐舌頭,是個撒嬌的意思,不希望母親一而再的嘮叨不停。
李曉慧不認同的皺眉,卻還是忙著給人稱菜,附近的小區裏住著不少老人,她們稱菜時不僅要問清楚價格,還得檢查稱上的數字,有時候還要問這是不是電視上說的九兩秤,買的菜不多,卻十分麻煩。就因為如此,李曉慧才會親自處理,而不是早早的就離開。
蘇夏歡看看母親那邊,隻覺得那些老人折騰起來很有生活氣息,也不知道自己老了會不會也像她們那麼可愛。當看到幾個老人拿出一個用塑料袋子包裹著的布包,布包裏包著的竟然隻是幾塊錢時,她立即堅定的認為自己老了一定不是這個樣子。還有一個老人,把一個自己縫製的布包掛在脖子上,藏在衣服裏,蘇夏歡收錢的時候感覺自己像穿越了似的,都多久沒有看到如此寶貝錢的人了,還有如此古樸的錢包。
大概十點左右,超市裏都沒有多少買菜的人了,李曉慧收拾了收拾菜架就準備離開了。
“今年國慶似乎沒有多少人來旅遊?”蘇夏歡雖然不愛常回來,也會記得以前一到五一或者國慶這種節假日,街道都被堵得嚴嚴實實,到處都是車輛,而那些餐館則忙得不亦樂乎,這種日子是他們最期待的。
“下雨天的時候誰愛出門啊!”李曉慧把店裏的圍裙脫下來,遞給女兒放到收銀台下麵,“你如果要拿超市裏的東西,把拿的東西記錄在一張紙上,免得我以後清貨的時候對不上。”
蘇夏歡點點頭,想的卻是如今很少人來白湖鎮,大概是人家都覺得這裏不值得來?反正如果是她,看到這所謂的四星級旅遊區,一定非常抓狂,不就是一個湖,然後沿著湖修了一點景觀?
當然,這話就不能這麼說了,畢竟是自己的家鄉,隻能夠維護,而不是嫌棄。
國慶節來旅遊的人不是很多,從那些餐館的服務員忙碌程度就能夠判斷了,但一些酒樓卻是忙得不行,畢竟這種時候都是辦婚禮和大壽的好日子。像“藍月灣”今天就有兩場,一場婚禮一場做大壽,11點半到12點半由婚禮的那場吃飯,到12點半等婚禮那場吃過了,再由第二場做大壽的人吃飯……如此一來,服務員和老板都去幫忙了,甚至還得叫上親朋好友都去幫忙端盤子。
這就是為什麼蘇夏歡被叫來看店的原因,李曉慧得去“藍月灣”幫忙。
“藍月灣”也算是白湖鎮標誌性的建築了,修建得高大貴氣,精致無比,當然這也是被別的建築襯托對比而言,不能和城裏的建築相比,可在這小鎮上也夠了,隻要是請客吃飯,大家都會第一選擇“藍月灣”,隻有“藍月灣”不接訂單時才會退而選其次。
蘇夏歡第一次聽到別人說去“藍月灣”吃飯時,還很好奇,那究竟是什麼地方,白湖鎮有這個地方?後來她才知道,就是唐阿姨叔叔家的酒樓,當時就無語了,幹嘛叫這麼個名字,和白湖鎮這個小地方配嗎?
蘇夏歡家和有酒樓的蘇叔叔和唐阿姨是什麼關係呢?真計較起來,隻能算同村同姓之宜,隻是後來都跑到沿海城市打工,蘇叔叔和唐阿姨住的地方遭了小偷,連衣服褲子都被偷了,她父母則照料了他們一個月,因此兩家人關係變得親密起來。後來蘇叔叔和唐阿姨回了家後,開始瘋狂的買房子,也勸著她父母買房子,反正蘇夏歡是沒辦法想象那個白湖鎮一套房子隻賣兩萬的瘋狂世道。
在他們同村的人在為種莊稼而不亦樂乎時,他們兩家就買了房子,還借錢買。聽說當時村裏的人都笑話他們,住到鎮上能吃什麼?還是土地最可靠。
等後來種莊稼不需要交糧,人們發現打工賺錢比種莊稼更合算時,也正是房價飛漲的時候,他們兩家人則靠著當初瘋狂買的房子有了做生意的錢了。
如今他們兩家人在白湖鎮都是名人,提到蘇澈都會介紹是藍月灣家的,提到她都會介紹是開超市那家的。
這裏的超市自然不會是這個小超市,而是白湖鎮唯一的一個大型超市歡悅大超市,自從這個超市開了之後,白湖鎮的人都喜歡有事無事去那裏麵逛逛,不管後來的人開多大的超市,都無法達到它的規模取代它的地位。這個大超市比這個歡歡小超市正規得多,反正即使它被視為蘇夏歡同學的嫁妝,她也沒能夠白吃白喝,拿東西依然還是得給錢,所以她還是喜歡自家這個小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