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曆史舞台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生存空間——曆史舞台,中國人亦然。
中國人的曆史舞台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這舞台就是我們現在要介紹的中國疆土。它位於亞洲東部,介於驚濤萬裏的太平洋和高聳天際的帕米爾高原之間。大約紀元前三十世紀前後,遙遠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較近的印度,都在萌芽他們的古文明時,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中國文明。這文明一直延續,並於不斷揚棄後,發揚光大,直到今日。
當時的中國人自以為恰恰地居於世界的中心,所以自稱中國,意義是位於全世界中心的國度。又因為所居住的土地美麗可愛,所以自稱中華,華的意義正是美麗可愛。至於自稱和被稱為漢民族或漢人,那是紀元前二世紀西漢王朝建立以後的事。在紀元前三世紀和紀元前二十二世紀時,也曾自稱和被稱為秦人或夏人,前者謂秦王朝之人,後者謂夏王朝之人。
中國跟任何一個文明古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聯合、融化和擴張,而終於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截至二十世紀初葉,中國疆域麵積達一千一百四十萬平方公裏。最西到帕米爾高原(東經74度),最東到烏蘇裏江口(東經135度),最北到黑龍江省的漠河縣漠河鎮(北緯53度),最南到南中國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北緯4度)。
那時的中國版圖像一片和平寧靜的海棠葉,台灣島和海南島,像鑲在葉柄下方的兩顆巨大珍珠。南中國海諸島,則是無數散落在碧綠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
中華人就在這個空間上降生、成長,中國曆史也在這個舞台上演出。在正式敘述他的成長和演出之前,我們應該對他先有一個了解,包括舞台的各個重要角落和全體演員。
一空中·馬上
現在,讓我們搭乘可以跟光速相等速度的太空船,從廣闊的太平洋向西飛航。
首先呈現出來的是一排日本列島,安靜地斜臥在巨濤之中,它上麵幾乎全是山脈,而且我們還可能察覺到它不斷的在顫動,那裏是世界上聞名的火山地帶,日本列島正座落在上麵。續向西飛,我們可以看到有日本列島一半大的一個雄偉半島,像一個驚歎號形狀,插入日本海島黃顏色的黃海之間。它的南端跟日本列島的南端,隔著對馬海峽,遙遙相望,這就是朝鮮半島。中國文化的繼承者之一,並由它轉輸給另一中國文化繼承者的日本。
朝鮮半島之北,是中國富庶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之南,是長達一萬四千公裏,曲折而成為半圓弧形的中國海岸。北方海岸有兩個小半島——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像蟹螯一樣箝住渤海的海灣。中部海岸向東方凸出,那正是海棠葉的葉柄所在。南方海岸向西前伸展,兩顆珍珠島嶼,台灣島和海南島,清晰在目。
越過海岸,太空船正式進入中國上空,巨大的舞台呈現在眼底。四條悠長的大河,在巨大的舞台上,均勻地並排著,從西向東流。最北一條跟俄國交界的是黑龍江,次北一條成“幾”字形的是黃河,偏南一條白浪滾滾的是長江,最南一條像手指彙到手掌一樣的是珠江。
如果是二月天氣,我們在太空船上會眺望到,最北的黑龍江千裏冰封,那裏的中國人還穿著皮衣皮靴,從口中吐出的熱氣會立刻在睫毛上凝結成冰;而最南的珠江這時卻仍滔滔奔流,那裏的中國人額上正淌著汗珠。兩地人們如果交互旅行,僅隻衣服穿著一項,便需要經過專家指導,一個人如果穿著單衣服從廣州出發,當他在黑龍江畔的漠河縣下飛機時,他可能立刻凍死,這說明這個舞台南北距離遙遠的程度。
在渤海岸四處,一條黑線向西翻山越嶺的蜿蜒伸展,那就是聞名世界的萬裏長城。長城以北是內外蒙古沙漠地區,這時仍一片隆冬景象、但長城之南卻針鋒相對的已大地春回,從萬裏長城到淮河這個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上,全部覆蓋著青青的小麥,像一座無涯的大海,城鎮隻不過是一群孤島。溫和的春風吹動時,原野掀起麥浪,翻騰澎湃,密接的村落在麥浪中飄浮,更像海上的點點漁舟。在南方,也就是在淮河以南,跨越長江,直到海南島,全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為了灌溉的緣故,那稻田被分割為一塊一塊,像無數寶鏡在太陽光下反射出萬道光芒。
這就是中國本部的景觀,截至二十世紀初,六分之五的中國人居住在那裏。
再續向西飛,距山東半島約八百公裏,太空船越過南北縱長的太行山,就看到地麵突然隆起的山西高原。它的北方是瀚海沙漠群,靜止時像一個死海,連秋蟲的聲音都聽不見,一旦掀起風沙,人們的視線便全部模糊。山西高原不過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風沙怒吼時,它的威力僅次於真正的沙漠。黃土高原的居民大多數住在窯洞之中,窯洞的外貌很拙陋,但內部冬暖夏涼。
就在山西高原的中央城市太原,向南到洞庭湖,南北一線的上空,我們必須把手表投慢一小時,假如太空船是八時進入中國,那麼在越過這一條線之後,時間卻是七時。因為我們跨進格林威治時間的另一個地區,光陰正在回轉。
不久,我們就可眺望到黃河之濱的一座古城——蘭州,在它之北仍是向西延伸的瀚海沙漠群,在它之南是廣大的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華北大平原跟錦繡江南的廣大綠色世界,逐漸消失。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景象,除了青蔥的四川盆地外,其他地區的農作物的生長,都十分困難。北方瀚海沙漠群上的駱駝鈴聲是最有力的響聲,南方雲貴高原全是驚人的山嶺和驚人的河穀,它地下豐富的礦產,到二十世紀,才顯出它的重要。
中國第一大鹹水湖青海湖,在太空船下滑過去,我們看到了萬裏長城盡頭的嘉峪關,也看到像天上繁星一樣的黃河發源地星宿海和潺弱一線的長江發源地沱沱河。就在它們上空,必須再把手表撥慢一小時,因為自上次撥慢了一小時後,我們又直線前進了一千五百公裏。而就在同時,我們會吃驚地發現,地麵更突然間峻拔上升。假如我們以四千米的高度進入中國而一直保持這個高度不變,那麼此時太空船已經撞到地麵,因為我們已到了平均四千五百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也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太空船必須升高。
在青藏高原上看不到什麼,它在二十世紀前,是中國最寂寞的地區,眼睛所及的全是終年覆雪的山頭和寒冷貧瘠的砂礫丘陵,隻偶爾有長毛的耗牛在山穀中載著貨物,成一個伶仃的隊形,踽踽前進。農作物因氣候寒冷和土壤太壞的緣故,十分稀少,隻有少量品質低劣的青裸;人口更是稀少,平均每平方公裏還不到一個人。在世界屋脊之北,是陡然陷下去的巨大的塔裏木盆地。再北則是天山。越過天山,又是一個陡然陷下去的盆地,即準噶爾盆地。這兩個盆地上的稀少人口中——二十世紀初隻有二百五十萬,包括了博覽會般的各種民族,是中國境內人種最複雜的地區;就在那沙漠跟巨山之間的千裏草原上,不時興起詩人形容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人場麵。比起東部中國,這裏顯示的不是在方塊稻田上生活的人們所能想像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