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徐達,趙勇慷慨激昂:“老朱帳下的武將,我最崇拜的非徐大帥莫屬。他老人家自淮西起兵,南征北戰,殺伐四方,克應天、破友諒、擒士誠,揮師北伐,終逐胡虜於朔漠,不愧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官授太傅、右丞相,爵至魏國公,予世券。卒後追封中山王,贈三世皆王爵,長女為成祖皇後。豈不偉乎?”
“善哉!生子當如徐中山!徐氏子孫與朱姓皇家同榮辱哇!”徐永祥感歎道,“傳到徐青君這一代,已是晚明夕照。小徐仗著祖蔭,完全一個紈絝公子的作派,日夜笙歌,窮奢極欲,不知亡國將至。弘光小朝廷開張,小徐尚能加官進職。轉瞬南都卸甲,小徐田產悉為籍沒,一身孑然,與幫傭、乞丐為伍。為謀生,小徐經常代人在兵備道衙門領受杖打。該衙門正是他原先尋歡作樂的府第。真是極大的諷刺啊!”
“不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徐家能夠享盡二百多年的榮華富貴,算是個奇跡了。瞧瞧同時代的功臣們!李善長、胡惟庸、藍玉、傅友德的下場多慘!連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也無法保身。功高者,大禍如影相隨!”趙勇目光對準我,微笑地說,“沈同學,你對徐大帥有何高見?”
我稍一思忖,接過話頭:“談不上高見,就是聯想到徐達和宜興的一段往事。當年宜興是張士誠的地盤。徐達奉命過去攻城。沒想到小小的城池異常堅固,打了幾個月還拿不下來。老朱按捺不住了,派人送密信給徐達,指出該城和東邊的太湖相通,建議切斷它們之間的聯係,絕了糧道,然後必能破城。徐達依計行事,果然順利破城。”
“確有此事,並非虛構。徐大帥一生破城逾百,宜興小城能給他老人家添這麼多麻煩,夠可以了。話說《水滸》裏的征討方臘的時候,混江龍李俊也曾獻計由宜興小港入太湖,往東岸探聽虛實。宋江應允後,李俊等人費一番周折,果然立下大功。雖是小說家言,足以見咱家鄉乃兵家要地,未可輕視。”
“原來是這樣啊!”一旁的徐嫂發話了,“真心佩服你們能講出那麼多道道來。眾師傅,請收下徒兒的膝蓋。”
我們三個都哈哈大笑。
歡樂的野餐轉瞬落下帷幕。大家風卷雲殘,所有的食品都被一掃而光。歇了一會後,徐嫂、趙夫人負責收拾殘局,我們三個隻是稍稍施以援手。
拾掇完畢我們正式遊覽風景區。站在湖邊的涼亭裏遠眺,水域寬闊,波光粼粼,一眼望得見湖泊的邊界,且城區的高樓大廈曆曆在目。和風習習,吹得渾身舒暢。
附近有座佛寺,我們去那兜了一圈。寺廟的雕梁畫工精致,若幹香客進出此中。趙勇非要上柱香,又往功德箱裏塞了張五十元。出來後,他大談佛教故事,字裏行間透著對佛陀的景仰。我暗暗歎服,深感他的悟性不輸於廟中的和尚。
隨後,我們移步一旁的木橋,橋下蘆葦翠綠茂密。放眼四望,湖泊東岸散布著各式的住宅。徐永祥輕拍欄杆,嘴裏說:“五一假期,這邊還要熱鬧,屆時將舉辦賽艇活動。你們感興趣的話,可以來看看。”
我指指遠處那些湖景房,問道:“徐兄,有沒有想過在這兒買套房子,傍水而居?”
“沒有,不認為有必要。我還是喜歡住在城東,上班近,配套設施齊全,娛樂方式多樣化。今後,孩子上學也方便。真要在這住下,大可以去前麵的溫泉度假村,來去自由。”
“嗯,有道理。”
“永祥無此心,我倒是有此意。哪天我發了橫財,說不定會把這一大圈地包下來,按照自己的構想重新設計。該拆的拆,該挪的挪,該添的添,鑄造一片海內聞名的樂園!到時候,我一定請大家來選房子,看中哪套就送他哪套。總之,有福同享嘛!”趙勇說到最後,聲調拉得老高,好像要讓全世界都聽見他的諾言。
我們擠了擠笑臉,沒有開口回應,默默地向前走著。
走完一遍木橋,我們走在沿湖馬路上,繼續遊覽其他景致,一度登高臨遠。麵對良辰美景,自然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可終究比不上野餐時的歡愉和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