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隨心所欲走一程,最遠走到西邊的鐵路橋下,隨後掉頭返回。每回站在橋底下,我老是會為頭頂上這條貨運鐵路唏噓:利用率實在太低!雖住在近旁,卻幾乎見不著鐵軌上走火車,唯有不多的幾個深夜聽到過火車發出的轟鳴聲。據說,這條鐵路將要進行雙線電氣化改造,以便能走客運。如果此言不虛的話,它應該可以拋掉近乎廢棄的窘相,煥發第二春了吧!
一天傍晚,我按老習慣出門散心。這天出門比平日晚半個小時左右。走到鐵路橋下,天快要黑了,身後的路燈已亮。我正要轉身回家,突然煞住腳,一個念頭冒了出來:“都到這裏了,為什麼不去批發市場看看呢?”原來,鐵路橋往西不足一裏路就是本地的批發市場,販賣蔬菜、肉類、果品、糧油之屬,每天交易額達數百萬之巨。春節前後,市場最為熱鬧,晚來的車輛難覓停車之處,後到的顧客難避排隊之苦。原址在城東,我曾去過數次,總為那邊的衛生狀況搖頭。搬來此處將近十年,門麵更為氣派,規模遠勝往昔,人氣日趨高漲,地麵也清潔許多。我造訪均在白天,見慣上午的喧嘩、中午的寂寥、下午的冷清,真不知晚上會是一派什麼樣的情形!
一有想法,我立刻付諸行動,很快抵達市場蔬菜區的南大門外。我不著急進去探訪,而是沿著小路往東行,邊走邊看。市場外圍的雜貨店尚有數家未打烊,店裏店外擺滿調味品、炒貨、塑料用品等,一路走來不見有顧客上前問津。不經意間,東邊的側門出現在麵前。
我遂由此邁進市場,一眼就望見兩個南北相鄰的塑料大頂棚,頂棚之間隔著一整排門麵房。南邊頂棚內側的一盞盞吊燈照亮了底下的那些攤位。攤位上擺著成堆的藕、萵苣、大白菜、芹菜等,有的人專注洗藕,有的人埋頭揀菜,有的人從貨車上卸菜,有的人蜷縮在三輪車上睡覺……走到北邊的頂棚外麵,我駐足察看,見一位中年男子正站在貨車上。他手拿網兜順著傾斜放置的長條開口水槽倒魚,數條活蹦亂跳的魚兒頓時衝入養魚池中。他一次接一次傾倒,十分起勁。底下的養魚池接通了氧氣泵,發出輕微的嗡嗡聲。細看貨車周圍的地麵,一地濕滑。
此後,我穿插到西頭的農產品廠家直銷區。頂棚下不再是攤位,而是兩排店麵房。每一家門前雜亂地堆放著各種籮、筐、箱、袋,所盛之物無非粉絲、粉條、茭白、洋蔥、黃芽菜。貨堆的狗一見生人,不分青紅皂白狂吠起來。如果不是有條繩鏈拴著,沒準它真的會撲過來。這一吼驚動了附近的狗們,受此呼應也咆哮不休。我忙後退幾步,加快腳步走遠了。
我又瞅見三五個小孩奔跑玩耍,做著打仗的遊戲。看他們的淘氣勁,真不愧是市場上的孩子!大致走了一圈後,我取道南邊的正大門離開。走過門口,一輛滿載蔬菜的大貨車正停靠在司磅室門前過磅。走出市場,抄馬路抵達對麵的禿樹下。回首仰望,隻覺一片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