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一章 認識的人(1 / 2)

崔文說得也是事情,有些部門確實沒有那個必要,現在人口的數量太少了,一個縣城也就是一萬多人,和岐山縣是沒有辦法去比較,弄那麼多部門完全就是浪費資源。

“說實在的,這也是在推行新政策而已,需要磨合的時間,但是我感覺還是將農村的人口往縣城來遷移比較好。你要因為太過於偏遠的地方,不可能將電纜架設過去,幾十裏的地方,才那麼幾戶人家,這架設電纜的話,成本太高了。”李大壯皺著眉頭說道。

“遷過來怎麼安排呢?老百姓們總要有個謀生的手藝吧。”崔文無奈地說道。

“關鍵就是道路水利,你看看我家那個城堡當中,幾千畝田地,才留多少?機械化施工,水利弄好了,一個人就可以種植幾百畝。”

“誰能和你比呢?”崔文翻了翻白眼說道。

“所以說科技能夠帶動生產力啊!再說陝西這邊實行了新政策,田地想必很多吧,將路修一下,到時候按照個人的意願來進行耕種麵積不就行了。”

“那些遠的田地怎麼辦?難道就荒廢掉?”

“荒廢也不錯,起碼能夠保證水土不會流逝,而且人聚集在一起了,你說這新修水利是不是也能夠節省很多的錢財?辦法總是人想的,這樣吧,你可以將邊緣的村莊遷移出來,和幾個村莊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的村莊,路的話號召全體百姓進行義務施工,這路好走了,就算是十裏遠的田地,有了牛馬車,這樣的話運輸回來也方便一些,你說對吧?”

崔文皺著眉頭想了一下,微微點了點頭,道:“這個辦法也不錯,可是遷移出來成本太高了。”

“磚瓦廠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以由政府來出麵修建,至於百姓們需要遷移出來,可以從銀行裏麵低息來進行貸款蓋造,這不就行了。而且磚瓦的房子也堅固,省得冬天一到,一場大雪下來,壓垮不少的房子,還壓死人。陝西省既然將土地都收了回來,給百姓們實行租種,這個稅收也等於過往百姓們對朝廷繳納的稅收,咱們的老百姓們都是肯幹的,做好工作,他們也會願意遷移出來,修建房屋的,用不了多少年,這個欠下來的錢財,也就能夠還完。”

崔文笑著點了點頭,感歎道:“還是你想得明白,今天我這一趟過來不虛此行,這樣將百姓們集中起來,也方便管理。”

“多想一想就行了。”

“嗯,不過這電的問題,你得給我解決了,我要是沒有記錯的話,電廠發電足夠千萬人使用。暫時其他地方你別顧,先將陝西的電力給通上,這樣起碼也能夠在每個縣城先建立一個磚瓦廠。先讓陝西省富裕起來,讓朝中的那些家夥們看看,變法所帶來的好處。”

“這個沒有問題,就是施工的人手方麵。”

“施工的話沒有問題,我的決定是讓百姓們進行分包義務勞動,反正也就是挖挖溝渠而已。以往朝廷不都是有徭役的,就等於讓他們幹徭役了,這個可比興修水利輕鬆多了。”

“行,我會弄一批電纜過來,但是還是要讓人口集中,接下來你先做好百姓的遷移工作。”

崔文“嗯”了一聲,道:“那你轉轉吧,我就回去了。”

李大壯頷首了一下,看著崔文上了後麵慢慢開著的轎車離開,李大壯騎著自行車向岐山縣的城外行駛了過去。

崔文確實不錯,可是思想方麵還是太過於保守了,這些都是如今這個年代的人通病,不知道變通,土地從哪些豪族地主們的手中收回來,交給老百姓們耕種,哪些不好的田地完全就可以用不著種植了。

而且如今大唐也引進了他帶來的種子,糧食方麵肯定就不稀缺,這些年糧食根本就不值錢,再說大唐如今才多少人?翻一倍的話,減少一半的耕種麵積,也足夠養活。不如退耕還林了,這一片居住幾千年的,為了人們升息繁殖的大地好好休養一下生息。

在現代,這裏很多地方都成為黃土高原了,如今水土流失不嚴重,隻要不繼續破壞下去,若幹年過後,又變成了枝繁葉茂的小森林。就像是嘉峪關外,現代都是黃沙漫天,還在還是到處被綠色覆蓋住,景色是非常唯美。

目前岐山縣的工廠建造都依靠著縣城不遠處,路途也不是太遠,隨意轉了轉,李大壯就轉身回去,一年多的時間,岐山縣又新建了不少工廠,就是廠裏麵因為原材料不足的原因,隔三差五的停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想要解決這種情況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辦到的。

回來的時候路過綜合學院,看著偌大的操場上麵,人山人海,李大壯微微挑了一下眉頭,難道又招生了?看來學校還是得擴建才行,要不然的話都擠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