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本本文由提供下載,更多好書請訪問http:///

第 1 章

一個人,除非是從禸體上被消滅、被汽化,不然是不可能消失的,他隻可能湮沒於人海,而湮沒於人海的最好辦法,就是與身邊的人同化。試想在遍地歐美人的街頭若出現一個東方麵孔肯定很引人注目,在嗜甜的江浙地區若出現一個愛吃辣椒的,那也很容易讓別人記住,但若在重慶的地盤出現一個重慶人,這就簡直太正常太普通了,一個人的口音飲食生活習慣,一切都與旁人無異,還有比這同化得更徹底的方法麼?

所以張寧自打從蘇杭身邊跑出來之後,就一直隱身在這號稱重慶第二大的城市裏——需知重慶是個很大很大的直轄市。大到什麼程度呢,把京津滬三地加起來其總麵積也隻不過才它的一半。它底下市級轄區就有17個,縣和自治縣有23個,人口號稱三千萬,但實數其實比這還要多。

躲在這樣一個地方,張寧覺得比較能夠讓他放心。

算算時間,他從蘇杭那裏逃出來差不多快要兩年了。這兩年裏張寧是低調的。他現在的身份是一家小書屋的老板(從別人那裏轉來的),舊書租售兼營音像出租,門口再擺張涼板搭著賣一點報刊雜誌,每天除了有人買報時到門口來收下錢,多數時候他都窩在店裏麵,要麼看書,要麼看碟,絕少拋頭露麵。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裏,書和影碟已足以打發時間,所以開書店的人不常出來也正常。但如此一個年輕貌美的男子,怎麼能這樣好靜這樣坐得住?春日暖陽,天氣這麼好,附近門麵的人都出來曬太陽了,他怎麼也不出來活動活動?

諸如此類的疑問在鄰居間持續了一段時間,漸漸地大家也就習慣了。這種習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張寧的好相貌,那實在不象是一張犯罪分子的臉,而且他雖然不常出來,但別人進去他還是會微笑著打招呼的,那笑容也頗為可喜,所以大家很快就替他找到一種解釋:網上現今最流行的那個詞兒是怎麼說的?哦,對,宅。這位小張老板,估計就是這麼一位宅男。

——其實宅男什麼的,真的是對張寧的誤解。

他的宅,那是沒有辦法。

他實在太怕被蘇杭找到,即使逃出來已經近兩年也不止一次地做惡夢夢到被他逮回去。所以他有意識地深居簡出,盡量減少和外界接觸的機會。他這家店麵是帶閣樓樣式的,麵積不大,但住一個人總是綽綽有餘。另外樓下也有廁所和廚房,盡管非常非常的小,功能卻完整。窗外是條小巷,也是菜市場,有時甚至都不用他出門,隻要站在窗前喊一聲就能完成一筆買菜的交易。最重要的民生問題都解決了,其他的自然就更不在話下。這門麵本身的地勢就比人行道要高幾級階梯,張寧又把收銀台搬到了最裏麵的角落——窩在這個位置讓他有很大的安全感,他的臉被電視機完全擋住,如果不是進來光顧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他。

平淡低調的日子,時光特別易過。翻翻報紙,一個上午過去了;看幾張碟片,一個下午又過去了。中間不時有人進來租書還碟做生意,到了吃飯的時間就稍微弄一點,反正他一個人也好打發。逢年過節也不關門,照常營業,本來隻是因為無處可去而不得不如此,但無形中卻落了個便民的好名聲,上門的客人越發多起來。

長街兩旁栽種的法國梧桐葉子又落光了的時候,張寧這家店在附近已經小有一點名氣了。

他這裏本就當道,附近中學的學生上學放學都要從他門前經過,張寧長相出眾,簡直就是塊活招牌,當初小姑娘們進來本來是來借書的,但看了他就互相交換眼色竊竊偷笑,有膽大的跟他一搭話,回頭一傳十十傳百,書店裏新換了個帥哥老板的消息就在校園裏傳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