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產後問候,沒有噓寒問暖,更沒有對產婦的關懷備至與營養品的供給,吃罷飯後便悄悄的回去了,說實話對於當時情況都很了解的她們,是如何能在那種情況下,安然選擇全身而退的,我是深深的不解的。
憤怒中的我打電話叫來了母親,一個六十多歲的,經曆歲月洗禮青絲變白發的老人,前兩天待產時候徹夜難眠一早趕來在待產室外等待了半天的老人。
後來想想真是天大的笑話,到底誰是奶奶,誰又是姥姥?
唉,啥都不說了,婆婆終歸不是媽!人,差一點兒都不行!來看我們似乎也隻是流於形式,或者說連基本的虛偽客套噓寒問暖都不會,罷了!
為了孩子又請來了幫工,其實似乎也沒幫上什麼忙。
那麼嬌小的孩子烤藍光真是於心不忍,幾次都心疼的把他抱出來,一整天加起來也沒烤多少時長,醫生建議是要12小時的。
或許那時候的我總抱著一絲僥幸,期待他能自己好起來,這樣便不用受這個罪了。一晚上喂一次奶便端詳下他的小臉。
我們的拖遝以至護士總來督促,可能是設備不夠用吧!
第四天測量的時候已經到了16點多,小家夥整個變成了一個小黃人兒,我跟他爸爸焦躁了,直接送到了新生兒,那邊有專業的設備和人員,至少這樣是放心的!
當天我便辦理了出院,送走了母親,我跟年糕爸爸便收拾東西回家了,一路上那種感覺五味雜陳,總感覺缺了點什麼,我倆相視無言。
回到家眼淚止不住流,母子合體直至生產完的我們,在這一刻第一次分開,原來分離後的內心感受,是對情感最好的詮釋。
母親說的對,孩子不在家這月子坐的確實不是滋味,看著剛出生時給年糕拍的視頻照片,我跟他爸茶飯不思,抱頭痛哭。
那時候年糕爸爸每天像勤勞的蜜蜂,一天最開心的是兩次的送母乳時間,看來親情的力量真是勢不可擋!
終於盼到年糕出院的日子,他爸爸早早就去辦手續了,一個大男人獨自去接孩子,或許在外人看來得有多少的不得已。
而產後不到一周,開門站立都費勁的我,要等著師傅來送家電,這都是什麼操作啊。
等年糕和他爸爸快到小區門口時,我套個外套直接跑出去了,什麼不能出門,容易產後後遺症,都拋之腦後了。
遠遠的看到,一個粉色的小被子裏裝著這個小可愛。
胖了,還白了,看來喂的不錯,這家夥回來的時候護士直接灌了60ml,這個能吃的主兒把身邊的幾個孩子家長驚的一愣一愣的。
兒子終於回來了,愉快的生活開始了。
每天除了喂奶幾乎別的都是年糕爸爸的任務。
買菜做飯,洗衣,換尿不濕,在戶外采購的年糕爸爸,還要時不時的快往家趕,因為我連尿不濕都不會換。
每次年糕爸爸出去都提心吊膽,生怕我弄不了他。隻要聽到哭聲,無論在衛生間還是廚房抓緊快跑出來。
而我似乎什麼也幫不上,我才是母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