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段(1 / 2)

案邊兩個孩子並排坐著讀書,給他喂完藥的容妃站起來摸摸孩子們的頭,笑容是他從未見過的淡然溫柔。敬硯姝的聲音在外間響起,容妃帶著兩個孩子小跑著出去迎接。

他們才是一家人吧。冷梟言閉上眼,怕自己自憐苦澀到掉眼淚。

他騙人,別人也在騙他,他以為他有了權勢有了江山就擁有了一切,可如今才明白,騙來騙去到最後,他才是那個一無所有的人。

第82章 喪鍾(正文完)

陛下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 幸而性命無憂,苟延殘喘的一日日過。

偶爾皇後會允了前朝的大臣進來探望,也不攔著他們請來各地名醫會診。她做的坦蕩, 也絕了某些人借題發揮的想法, 且太子日漸顯出聰慧來, 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搞事情。

世家倒是想要趁機奪權,然一則陳氏一心擁護皇後, 便攔了不少人的路, 而丞相也不是吃素的, 大力提拔一批年輕官員, 很快穩住了陣腳。這時候朝臣才發現國師在一兩年之內培養出如此多人才, 不顯山不露水的安插各處,甚至還在民間開設學院, 源源不斷的給大慶的朝堂提供新鮮血液。

礙於國師的賢明和神異,世家暫不敢對他出手,可他卻不打算放過世家,一連祭出幾種造紙造墨印刷的方法, 開了數十家平價書局,讓普通富戶百姓家的孩子也能讀書習字。

這就捅了馬蜂窩了,皇後和丞相堅定不移的支持國師的舉措,認為其利國利民, 是教化百姓之根本。世家卻不肯讓出利益,不免四處阻撓,朝堂黨爭一時白熱化起來。

而讓世家措手不及的是, 半年後遠航海外的船隻帶回來高產作物,國師的道場亦展出可以快速織布的半自動織機。文熙四年江南霜凍後種下的棉花已經收了好幾茬,如今是同蔬菜麥子一樣普及的作物。百姓有食果腹有衣保暖,自然希望更進一步,能讓孩子讀書習字,走出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

敬硯姝在背後支招,讓世家真正見識到什麼是人民的力量。而朝堂之上,丞相頂住壓力推行擴隱,把世家手中並未登記在冊的土地和人口一點點摳出來,將它們變為整個大慶的國力。

此消而彼長。

世家節節敗退,如陳氏自然打起了宮中的主意。陳夫人暗中聯絡容妃,希望她能“挾太子以令不臣”,將皇後逼回後宮。隻要沒有皇後居中做主,以君權大義壓製世家,他們隻有辦法將丞相和國師打出來的天地一點點分化蠶食。

容妃轉頭就把娘家給賣了,在乾元宮的龍床前當著陛下的麵與皇後告狀:“你說我爹蠢不蠢?還當我是十年前受他掌控的那個陳蘊玉麼?既然知道太子是我親生的,難道我會希望我兒子將來麵對一群他這樣自私自利的老東西?哎呀真的好氣呀!”

皇後忍笑順毛:“不氣不氣,我讓國師給你出氣。”

這樣的場麵見得次數多了,冷梟言竟也莫名淡定了。他雖然動不了說不了,甚至多想一想事兒都要頭痛,可到底是個皇帝,就知道什麼才是為了天下好。

發展民生,鼓勵耕讀,推廣知識,這是真正的強國之道。甚至他曾擔心敬硯姝太過謹慎患得患失,把太子也教的守成有餘進取不住,可如今看來,應是皇後比他有膽氣的多才對。

換做是他,真不敢這樣無條件的信任丞相和國師,也不敢這樣一步不退的和世家杠上。新的糧食物種,新的耕織模式,他一定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慢慢實驗,而這些時間足夠讓世家做好準備。

而不像現在,世家光是防守就疲於奔命了,更何況敬硯姝拿皇權吊著一群人,如挑撥草原部落內鬥一樣,讓世家在狗咬狗中慢慢消耗。

最聰明的家族看出大勢所趨,表麵上消極抵抗,實則已經對皇後投誠。特權被削弱在所難免,可總比日後粉身碎骨要來的強。

張靖亭與穆柏乘勝追擊,在兩年後提出科舉選才。當然,世家貴胄還是可以有舉薦為官的名額,隻是在人員使用上朝中亦會有所考量。

所謂考量,說白了就是給一批清閑清貴但沒有什麼卵用的職位用來給世家子養老。你說自己有本事是來報效國家不是來養老的?你有本事怎麼不去科考?

世家子要被氣哭了:“我等士族怎能與寒門同考!”

結果被家主抽:“你們身為世家子,日常錦衣玉食,讀最好的課本請最好的老師,這樣都沒膽子和那群泥腿子比,你們的臉呢?!”

轉過頭家主也哭了,不是氣的,而是悲哀,世家高高在上的日子終於是一去不複返了。

科舉的推行比敬硯姝想象的更難,民間的底蘊比之世家差了太多,便是通過考試上來的,真正名列前茅的也幾乎都是世家子。

而千年來為光耀門楣而讀書的信條理念,宗族製的統轄,哪怕貧家子得了官身,心中期盼的也不過是將自家變成新的世家。她偶爾抬頭看向天空,隻覺得前路漫漫,還有不知多少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