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萬死陛下萬受》作者:俞夙汐

第1章 說明

稱呼

因本書架構在宋朝背景之下,所以書中一應稱呼,基本以宋代為參照。

皇帝:外朝用於第三人稱,一般稱“上”,而非“皇上”;宮中稱“官家”,民間有時亦用此稱呼;臣下對上稱“陛下”;皇帝自稱自然是“朕”,平常也可用“吾”、“我”。

皇後:宮中稱“聖人”,向皇帝一般自稱為“妾”或“臣妾”。至於向外自稱,看到有處說可稱“本位”,隻是沒有找到可靠的證據,隻得含糊了。

宮妃:稱“娘子”,前可加姓氏,為“某娘子”。自稱同上。

王:唐宋應該還沒有“王爺”之稱,一般稱“大王”,親王可稱“殿下”,自稱則為“小王”,或“吾”、“我”。

王妃:正式稱呼為“某王夫人”,如有受封誥命,第三人稱自也可以封號呼之。尋常,可稱為“某王妃”。

父親:無論宮中民間,私下時皆稱“爹爹”。若是皇家父子,朝上,還當君臣相稱,彼時兒子應自稱“臣”而不是“兒臣”。

母親:宮中稱呼,皇子皇女皆稱嫡母“娘娘”,稱非嫡母的生母“姐姐”。

父母:大人。

兄弟:皆以“排行+哥”相稱,比如二弟稱大哥為大哥,但大哥稱二弟卻非“二弟”,而是“二哥”!然而本書為避免讀者混淆,還是區分了“哥”、“弟”。

姐妹:皆以“排行+姐”相稱,但是和上麵一樣,書中也區分了“姐、妹”。

老年男子:“某翁”比較尋常,“某老漢”略不敬重。

青年男子:貴族青年男子,可稱“郎君”,尋常外間,有些身價的男子可稱為“官人”。平輩間,一般互稱字,或“某兄”;也可以“姓氏+排行+郎”稱之,比如楊四郎。至於“公子”一詞,唐宋時還是鮮見,且隻能用來稱呼頗有家世之人。因不清楚這個詞所能用的場合,所以書中具稱一應避免了,隻用於概稱。

女子:年輕的稱“娘子”、“小娘子”,年老的“某婆”。自稱上,一般為人婦者,向丈夫自稱“妾”或“妾身”,但是身份不高的情況,比如侍妾,一般應隻能自稱“奴家”。另外,尋常女子向外自稱也應是“奴家”。

官:唐宋時應該是不稱“大人”,因“大人”彼時還是對父母的敬稱!所以位高權重的,應稱“相公”,普通的,還是稱呼其官名,譬如“李少卿”。

宰相:專稱為“相公”。

官二代:衙內。

宦官:外稱“中官”、“內官”。第二人稱,可以其職位稱之,若不清楚職位,則以“大官”或“閣長”稱之,自然,這兩稱呼都用於有些品階的宦官;自稱,品階高的宦官可自稱“臣”,低級宦官自稱“小的”、“小人”。至於“公公”一詞,唐宋時期尚未用在宦官身上。

奴婢:男的自稱“小的”或“小人”;丫鬟侍女自稱“婢子”。

妓/女:享有盛名的是“行首”,一般的可稱“小姐”。

禮儀

除了“天地君師親”,宋朝人基本都不用跪禮,社交禮儀通常都是用揖遜、叉手之禮。女子一般行“福身”禮。

其他

宋代,尤其對親王居處,應是沒有“王府”一說,彼稱“王宮”。

作者有話要說:

說實話我自己有時也覺得在這方麵過分“摳”了。。。但是,誰叫我就這糾結德性呢?

請不習慣的親們,自行腦補將之轉化成“小姐”、“公子”等等吧。

第2章 蜀道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