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周幽王心裏就有這想法,一直苦於沒有適當的契機,今天聽得大臣如此說,就借驢下坡做個順水人情,貶太子姬宜臼為庶民,立伯服為太子。貶申王後為妃嬪打入冷宮,宣褒姒我王後。
一時之間,褒姒心想事成,如願以償。在後宮這一畝三分地上,混得無人敢比,一時間風光無限,風頭無二。即使這樣,都不見褒姒臉上有過一點點的笑容。
周幽王也很納悶,自從見到褒姒後,就沒有見她笑過。這褒姒是天生笑點高,還是作為美女就有天生的冷豔而不苟言笑。曾問過褒姒,褒姒說她就這樣的人,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值得可笑的。
周幽王自然不信,作為一個人,你得有七情六欲吧,你得有喜怒哀樂吧。見你哭哭啼啼過,就沒見你笑逐顏開過,作為一個男人,尤其是做為王的男人,連自己的老婆都哄不開心,那豈不是太失敗了!
於是,周幽王便發下榜文:凡天下誰能都褒王後一笑者,賞千金,封萬戶侯。想著豐厚封賞之下必有能人。但是一個月過去了,沒有人敢揭那榜。表示沒有一個人完全有把握能逗褒王後一笑。
這也難怪,說相聲的郭某人也許能逗她一笑,但郭某人沒有生在那個時代,就連郭某人那一行當的祖師爺東方朔,都在七百多年後出生。是不是沒轍了?
還是那善於揣測王意的虢石父有辦法,他給幽王出了個主意,盡管這主意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在作死,但是幽王為了博得美人一笑,豁出去了,什麼也不管不顧了。
虢石父的主意是這樣的:先王周宣王事期,為了防止西邊的野蠻人犬戎進犯,在驪山上設置了二十幾座烽火台,綿延幾十公裏。當有敵人侵犯時,就把幹狼糞點燃,那狼糞點著後發出的濃煙,直直而上,直衝霄漢。當諸侯們看見驪山上燃起的狼煙時,就知道王室有難,附近的諸侯都會前來勤王。烽火台上又有大鼓數麵,烽火燃起時,擂起大鼓,催促諸侯盡快趕來。先王事情曾經用過,屢試不爽。而今天下太平,那烽火台成了個擺設,好長時間沒用了。放在那裏閑著也是閑著,要不咱們晚上過去,點燃狼煙,擂起大鼓,看看諸侯們的反應,說不定褒娘娘會笑上一笑的。
周幽王說:“此計甚善!”
於是就選了一個日期,帶著褒姒及一班身邊紅人,去了驪山設遊玩,玩累了回到行宮設宴,準備到了晚上舉烽火來玩。
當時鄭國的國君鄭伯友還在朝中,是周朝的士大夫,聽到了這個消息,便快馬加鞭,急忙到驪山的行宮上奏。鄭國是周朝分封出去的一個姬姓諸侯國,國都在現在新鄭市靠西一帶。當時國君爵位是伯爵,稱為鄭伯,姓姬名友,書上稱呼人,一般是:地名+爵位+名字,所以叫鄭伯友。鄭伯友是周厲王之子、周宣王之弟、周幽王之叔。於公於私,都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鄭伯友來到驪山行宮,對周幽王說:“鴰貔!那烽火台是你老爹應急時的裝備,有大事了才舉火。你爹的時候之所以諸侯賓服,就因為你爹做事能取信於諸侯。你如今沒事舉火,就是調戲諸侯,諸侯們知道了你是在玩他們後,若是將來真的有啥事的話,哪個諸侯還會理你啊!”
周幽王聽了,大大咧咧地說:“叔,你就放心吧,現在天下太平,沒啥大事。我今天和褒王後遊玩驪山,沒有什麼可娛樂的,點烽火玩玩,消遣一下那幫諸侯,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叔的話我知道了,就是以後有啥事,我也不會怪罪於你的。要不然叔你看看還有別的玩的嗎,你先玩一會去吧。”
鄭伯友無奈離去。
那一夜,周幽王命人大大肆舉火,烽火台上刹時狼煙四起,又命人拚命擂鼓,鼓聲在空曠的八百裏秦川上縈繞回蕩。周王都轄區內的諸侯看見火起鼓響,以為鎬京有變,急忙調兵遣將,星夜兼程往驪山敢來。
到了驪山,見行宮內觥籌交錯,杯盤狼藉,歌舞管弦不絕於耳,幽王與褒姒飲酒作樂,根本沒有戰事。
周幽王出來接見諸侯說:“本來就沒有什麼事,朕為了博得褒姒一笑,有勞各位了!各位辛苦了,喝杯酒請回吧!”
諸侯們麵麵相覷,才知道被戲耍了,滿腦子的不愉快,那杯酒也不喝了,卷了旗子帶了兵將,一肚子窩火的往回走了,心裏均說:自此之後別想著我看見烽火了就來勤王。。
那褒姒見諸侯們火急火燎地來,又蔫頭耷腦地回,那狼狽樣子著實好笑,不禁撫掌大笑,周幽王看在眼裏,樂在心裏,美人笑了,真是值了。
虢石父出謀劃策有功,幽王賞他千金。成語:千金買笑,便出自這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