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閻羅魂道(1 / 2)

陣靈很無奈,華鋒這做派,典型的“大爺”,哪怕是曾經有能力建造這大陣的人,也不像華鋒這樣,為所欲為之為所欲為!

隨即陣靈跟華鋒講到了這裏的由來:

曾經有一個大能,許下宏願:萬魂升仙之日,大帝成神之時!

這裏的大能,也是一尊仙帝:閻羅王!

閻羅王構建了陰曹地府,希望能夠構建生死輪回,實現神魂在這個世界的永生不死,縱然每一世都有終結,但曆經輪回轉生,神性未失,記憶尚存。

在這個基礎上,人隻會越來越強!

終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夠成仙成帝,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人也就沾染了如同佛家所說的因果業力,這些力量彙聚,便有可能幫助閻羅王直接成為至高無上的神。

隻是在這個過程中,閻羅王發現生死輪回太過艱難。

每個人在死亡之後,神性總會缺失,即使是強如仙帝,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形成缺損,從而在曆經了一定次數的轉生之後,仙帝也終將死去。

並且在每個人都不是凡人的情況下,相互之間的母體也難以承受越來越強大的轉身神性,其中甚至會出現所謂“道德淪喪”一樣的事情。

這個嚐試最終失敗了,閻羅王也下落不明。

過了不知道多少萬年之後,閻羅王又來了,隻不過此時已經是轉生的閻羅王,說是感悟生死輪回去了。

感悟之後的閻羅王改變了套路,他開始嚐試想要修補那些神性存在的缺口。

想要修補缺口,就必須知道缺口在哪兒,缺口是什麼,怎麼修補?

一係列問題擺在閻羅王的麵前,但是倒也沒有完全難住他,還是讓他發現了一絲線索,通過對神性的細分,找到了一點門道。

閻羅王將神性華鋒為三魂七魄。

不過這三魂七魄不同於人世間認為的三魂七魄。

人世間認為三魂七魄包括:“天魂、地魂、人魂(命魂)、此乃三魂;天衝、靈慧、氣、力、中樞、精、英,此乃七魄!”

也還有其他的分列,如道家將三魂歸為:胎光、爽靈、幽精。

三魂七魄構成了人之為人的整體,天魂主陽、地魂主陰...體現了陰陽相濟,陰陽互生,這也是始皇當初利用逆轉陰陽的天地偉力,讓自己活過來的力量體現。

在閻羅王這兒則不一樣:

三魂分為:生魂、死魂和命魂:生魂主生,死魂主死,命魂中意。

即生魂代表了一個人的生機所在,生前,生的力量大大超出死的力量,但是隨著軀體的衰老,生之力逐漸有所消耗,死之力有所增加,生之力無法承擔軀體負荷,所以死去。

命魂中意則代表了意識所在,類似於一個思考分析的計算器,處變利弊。

三魂之外,亦有七魄:元能、氣運、命劫、凡軀、悟性、記憶、生境。

元能代表了一個人能夠吸收、承受運用的能量總和。

氣運則代表了一個人的好運,命劫則是相對應的厄運,諸如業力等。

凡軀則是組成軀體的結構,細分便是細胞元素等等。

悟性則是神性的領悟能力,記憶則代表了複刻的能力。

生境是最複雜的,包括了身邊的環境,甚至諸如親人朋友以及各種事務之間的連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