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觀整個事故車的車損情況,尖頭三橋東風車,而且還不是高欄,像這種硬件情況下能把車開成側翻,確實難度不小,也不知道當時這位司機過彎的時候把車速提到了多高,怕是秋名山車神來了也都隻能甘拜下風。
國內改革開放後,逐漸開始引進歐係卡車標準,從蘇係尖頭車過渡到歐係平頭車。
2000年左右,大致還能夠在路上看到老一代尖頭卡車,但如果再往後十年,南方地區的路上差不多就很難再看到尖頭車,若真要想再看看這種神器,好像就隻能到駕校裏麵去試試。
說實話,同等技術水平下,尖頭車的安全係數其實要比平頭車高,但再高也擋不住車禍猛如虎,現在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隻是話又說回來,像這種老款尖頭卡車,標配abs/esp是顯然不可能,而下雨天高速過彎,本來危險就大,更何況路麵還被挖開部分,剛轉過彎的司機遇到路麵維修這種突發情況,一腳急刹車下去,不翻車才是怪事兒。
車貨已經發生,曹成不能多說什麼,他隻能盡最大努力幫著減少損失。
好一陣翻箱倒櫃之後,終於才從工具箱裏麵找到液壓千斤頂,這東西必須是貨車標配,肯定少不了。
把千斤頂工作台對上已經嚴重變形a柱,位置也剛好還算合適,上下搖動力臂,使工作台卡緊變形區,待會兒救護車隻要一到位,他最多兩分鍾就可以把變形的a柱頂起來,將傷者卡住的小腿取出。
等待是最讓人心焦,或許是因為這場車禍的原因,天公為了渲染氣氛,原本並不大的小雨也升級為中到大雨,降水量再創開年以來新高。
期間倒也有人從現場路過,國人喜歡看熱鬧,這個很難改的了。
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打著傘走到進處,想要看看情況,但光是看那流了滿地血,而且駕駛員還昏迷不醒,汽車側翻,整個現場慘不忍睹,搖搖頭,癟嘴離開,大概是覺得死人的地兒太晦氣。
三色彩條防水布比其它車用防水布顯得薄了些,雨點落在上麵,一直是“吧嗒”、“吧嗒”地響個不停。
駕駛艙裏麵,至少目前還沒有進水,彩條防水布還是挺有用,曹成站在梧桐樹下也頂不住這雨勢,眼看醫院和警方還沒來人,他也是心一橫,鑽進彩條布下麵躲起來。
感冒肯定是不能感冒的,不僅自己遭罪,回頭還要連累老姐貼心勞力照顧,能自己保重身體,為何要作死?
“鈴鈴鈴.......”
雨水中模模糊糊地傳來學校上課鈴聲,這應該是去年才新安裝的電鈴,聲音非常響亮,不僅能響徹學校各個角落,就連小鎮周圍的居民也習慣了靠聽學校鈴聲來計算時間的方式。
記憶中,這種電鈴聲要持續到2010年的時候才會換掉,隨著那套讓無數初高學生表麵上吐槽不斷,但內心卻充滿期待的校園華爾茲一起,上下課的鈴聲也再次更新,變成歡快地電子音樂。
當然,那時候的曹成早已經走出學校大門,開始步入社會工作,隻有一次到學校辦事的時候才驚鴻一瞥。
原來學校也在與時俱進,居然都開始公然鼓勵男女學生手拉手“做遊戲”,心裏則暗自感歎,為啥自己讀書的時候沒有這種好事兒。
沉浸在上課鈴聲帶來的漫漫回憶中,很快便有更刺耳的聲音入耳,就在這瞬間,又把人拉回現實。
醫院救護車的警報聲不用說,簡直太熟悉,知道是醫院那邊的人到了,這是趕緊從彩條布裏麵鑽出來,揮手向迎麵駛來的大金杯示意。
爆閃燈由遠及近,開救護車的司機顯然是經驗老道,老遠就開始緩緩刹車,到了現場則剛好減速停穩,車上的醫護人員迅速衝下車。
“這裏這裏,快來,人已經昏迷大概十五分鍾左右,左小腿卡在駕駛室裏麵出不來。”
出診的醫生穿著白色大褂,也不管這時候下沒下雨,沒打傘,徑直往曹成這邊跑來,鑽進彩條布裏麵一看現場情況就知道不對,眉頭微皺。
“護士過來,把這個擋雨布撐高。”
被使喚的護士身高大概隻有一米五幾的樣子,周圍又找不到東西支承,無奈隻能用雙手把防水布舉起,艱難地舉高高,盡量為其它醫護人員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間。
看上去應該是才參加工作不久,臉上還略顯稚氣,說不定都有可能是在校實習生,這大概是醫院中被壓榨最慘的階層,沒有任何收入和補貼,每天工作量不少,還專門做髒活累活。
當然,技術沒到位,確實也隻能從最進基本做起,姑娘臉上也滿是堅毅,這點雨水似乎並不算什麼無法克服的難題。
“生命體征還在,但人卡在裏麵出不來,隻有等消防部門破拆,先掛上液體,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