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壯還是喝上了魚湯,村裏還有不少年輕的小夥,這對有著想法的李可來說是個好消息。勞動力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一個偉人說的。李可和大壯兩家原本是其它地方的一個村民,後來才在這李家村落了戶,在加上兩家大人都是從戰場上負傷退下來的,所以在這村裏關係較好,像他們這樣的外來戶還有七八戶。
一家人吃完午飯,李可便和家裏說了聲找大壯去了。沒成想,剛出門就碰到了大壯,大壯身邊同來的還有三個年輕人。
“大壯,你來的正好,咱們下午在去多做點籠子,沿河都放下去。”都是一個村子裏的同年人,李可也沒想瞞著他們。
“熊蛋,大壯說和你一起能抓到魚吃,我們也想吃魚,你看能不能帶上我們一起去。”一個矮小精瘦的人開口,李可知道這是張叔家的二狗。
“熊蛋,我也想吃魚”“我也是”其它兩人也都著急的說道。都是一群窮苦哈,李可大手一揮帶著幾人出發了,頗有幾分王八氣。這次因為人多了,在加上新加入的幾個會劈竹篾,編起魚籠來,其實也沒什麼訣竅,就是頭部的那個隻能進不能出的口子要打好。幾人分工,很快就做好了十幾個大小不是很標準的魚籠。
黃昏時分,幾個人就挑著十幾個籠子到村前的小河裏,尋水草較多的位置開始下。因為這次的籠子較多,而且魚貨也有了去處,李可沒有像之前那幾個籠子一樣隨便找個地方就下,而是指導著小夥伴們尋著水草較多的地方下籠子。
“記住,籠子一定要綁好,免得大魚進了籠子,把籠子掙脫到河中央,被衝走了。”幾個新來的小夥伴們第一次下魚籠子,都有點小興奮,不一會魚籠子就都被放進了水裏。
“明兒天蒙蒙亮的時候來取,一定有魚。咱們去把今早下的那四個籠子起了,晚上烤魚吃。”李可看著最後一個魚籠放進水裏,讓大壯帶著二狗子他們去起早上下的籠子。也許是籠子放的時間不長,也許是地龍放少了,四個籠子竟然隻抓到了6條半斤重的草魚,其中還有一個籠子空軍。李可決定就地解決掉這幾條魚,條件有限,幾人生了火,把魚穿上竹簽子烤了起來,烤魚的香味把幾人饞的口水直流,可惜沒有調料,不然一定做道烤全魚解解饞,約好明天早上村口碰麵,幾人帶著滿足各自回了家。
清晨,天剛蒙蒙亮李可就從床上爬了起來,拿起家裏門邊的扁擔出了家門,不一會,大壯也被他叫醒了,同樣操著一根扁擔,手裏還提著上次編的大魚簍子。村口,三個新加入的小夥伴早就在那等著了。
“你說,今天收的魚夠咱們幾個吃的嗎?”還有些睡意的大壯撓了撓後腦脖,打著哈欠向李可問道。
“難說,十幾個魚籠子還是少了,像昨天那樣的情況基本是不可能在出現的,還是先看看今天的收獲吧。”
幾人碰了麵,帶著期望,到了第一個籠子的地方,大壯將回定在河裏的籠子解開,扒開掩蓋在籠子上麵的水草,一把將這個直徑約四十五公分,長達一米的魚籠子從水裏提了出來。
“哇,好重,裏麵有魚在蹦。”
天還不是很亮,大壯還沒看清魚籠子裏的情況,隻知道出水的時候籠子裏一陣撲騰,等到了岸上,解開了籠子的倒口,幾人都迫不及待的朝魚籠子裏看去。
“哇,有好幾條大黃鱔,還有不少泥鰍,大魚撲騰個不停,光這一籠子,起碼三四斤魚。”嘩啦,魚籠子裏的魚貨全被倒進了簍子裏,幾條不知名的白魚,一動不動,不過沒臭,還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