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三品誥命,在品級上和夫君比肩,也算是大昭頭一份。

文武百官一臉蒙。

講故事就講故事,怎麼突然大加封賞起來?

貌似還出了一樁繼母變夫人的豔事?

不等諫官提出反對意見,秦耀第一個站出來高呼:“陛下英明!給東陵侯道喜了。”

蘇澤也笑眯眯道:“賀喜東陵侯……論起來,莞莞還叫我一聲表哥。”

梁楨同樣笑眯眯,“謝過表哥。”

新帝哈哈一笑,把諫官到口的話悉數堵了回去。

就這樣,梁楨用西北兵權換回了自己的身份,還為秦莞掙得了誥命之身。

從今往後,他的莞莞就是他梁楨的誥命夫人,而不是梁大將軍的。

梁大將軍變成了梁小將軍,秦莞也從秦家主母變成了梁楨的大娘子,這簡直是……

說書的都不敢這麼講!

汴京城一下子炸開了鍋,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場破天荒的大熱鬧。

甚至有人說,秦家大姑娘可真是從來沒讓編話本子的斷了營生,瞧瞧這兩年發生的事,哪一樁、哪一件不跟她沾點邊?

秦莞還真就出了個話本子。

她把和梁楨的事挑著能說的編了編,繪成畫冊送到了印局。

剛一上架就遭到瘋搶,一時汴京紙貴,就連從前的穆王妃,如今的皇後娘娘都搶著買了兩冊。

秦莞看得明白,這種事越想隱瞞越叫人私底下胡編亂造,攤開來說反倒亮堂。所以,她才舍出了臉。

這臉確實沒白舍,很多人看過話本之後不僅不覺得她和梁楨背德忘倫,反而讚一聲家國大義。尤其是久困閨閣的小娘子們,看到秦莞這般灑脫,這般勇敢難免心生向往。

當然也有背地裏笑話的,但是已經影響不到秦莞和梁楨了。

定遠侯把梁楨狠狠地罵了一頓,最後還是重新寫了婚書,用遒勁的筆跡填上了“秦家女莞”和“梁家子楨”。

秦耀約著梁楨上校場痛痛快快地打了一架,彼此都覺得這一架早就該打了。

梁楨沒死,小四郎是最高興的一個,高興得跳到牆頭上差點摔下來。

隻是,還沒高興太久就被秦莞拎到秦家,想讓他認祖歸宗。如果不是小四郎死活不肯,他這時候已經不是梁四郎,而是秦四郎了。

現有的秦四郎也不太樂意,因為他不想變成秦五郎。

為了照顧小家夥們的情緒,秦梁兩家一商量,最後決定還是讓小四郎跟著梁楨和秦莞住,隻是在秦家的族譜上加了他的名字,將來婚娶之事也由兩家共同操辦。

梁楨請人算了個黃道吉日,將梁大將軍的棺槨遷入梁家祖墳,與丹大娘子合葬,家廟中也祭上了大將軍的牌位。

喪期過後梁楨就要去登州赴任。

之所以選登州,是因為秦莞的舅舅韓琪在這那裏,那裏也是兩位母親最初相識的地方。

秦莞問過梁楨,放棄梁家一手培養的西北軍會不會覺得可惜。

梁楨說,這是唯一可以同時保全西北軍和梁家的辦法。

新任守將蘇大將軍是個愛才之人,不會為了排除異己而禍害西北諸將;新帝也是個有野心、有智謀的人,隻有在這種時候功成身退才能讓他放心。

倘若梁家繼續把持西北兵權惹得新帝忌憚,將來更會騎虎難下。

所以,雖有遺憾,但並不可惜。

家中經曆巨變,梁棟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

梁楨原本打算把所有人都帶去登州,梁棟卻主動要求留下來。

“我留在京城,一來可以幫兄長打點家裏,二來也能讓官家放心。再者二伯母、母親和姐妹們在京中待慣了,恐怕受不了海域的水土,不如便讓她們留下來由我照看吧!”

梁楨什麼都沒說,隻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

他給梁棟在巡防營找了個差事,官職不高,卻能做些實事。梁棟挺高興,穿著梁情和梁愉給他縫的新衣裳歡歡喜喜地當差去了。

梁樺的“瘋病”好了些,哭著求梁楨也給他安排個差事,像之前那樣的縣令就行。

梁楨沒說一句埋怨的話,但是伊川縣這種肥缺是不可能了,隻給他求了個不遠不近的小縣城,愛去不去。

梁樺即使不滿也不敢說,帶著崔氏寒寒酸酸地走了。

梁情留在了京城。

崔氏剛走,安國長公主就上門提親,是秦莞和姚氏一起接待的。

姚氏嫉妒得直冒酸泡,原本覺得自己給梁愉挑的夫家還不錯,至少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如今和梁情的一比簡直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梁愉倒是挺開心,一直拉著梁情的手說:“姐姐這麼好的人,嫁進宮裏當娘娘都是夠格的!”

氣得姚氏重重地拍了她一巴掌,“你個不爭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