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那個信中說的堂哥金劍,便找了過來。
這次所謂的認親,準確說是指金刀和金劍他們兩家。
兩家人,先湊在一起。然後,等著另一家來認親。
據兩家祖上說,他們這一支金姓人家,最早有家譜記錄的,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的康乾王朝,並且其祖在朝中甚是顯赫。
後來,因為開枝散葉,家族越來越大。
於是他們這一支家祖,便從京城分了出來,一對親兄弟隨著父母在江夏紮根落戶。
兩兄弟長大成人,然後各自成家立業。
父母過世後,做哥哥的,以長兄身份繼承家業,撐起門戶。
做弟弟的,則再次遠走他鄉,循著長江兩岸一路北上,輾轉到了大山之中,漸漸也少了聯係。
今年早些時候,在江夏做哥哥的,忽然費盡周折找到山裏,告訴做弟弟的,這麼一個天大的驚喜。
最早京城繼承金氏一門的長兄一脈,隨著朝代更迭,世事變遷,也早已不複祖上盛況,其後代也是分崩離析,散落四處。
其中一家,在民-國-時期,流散到sh。
浮浮沉沉中,一個民-國-大佬忽然偶遇這一家的長女,隨即便是一見鍾情,遂成秦晉之好。
尤其令人意外的是,這個長女不僅容貌出眾,完全繼承了金氏一脈的大家氣質,雍容華貴,而且還爆發出這一脈從未有過的商業奇才,僅僅幾年時間,便將一份不大的家業,一舉做大做強,一時間被譽為“洋火大王”、“洋布大王”等頭銜。
抗日戰爭勝利後,這位驚為天人的貴婦人,似乎又極具先知地將所有產業開始移居海外,最後舉家全部移民大洋彼岸的美利堅,一家人過起了衣食無憂更與世無爭的寓公生活。
時光如箭,歲月悠悠。
這位貴婦人也漸漸垂垂老矣、
彌留之際,也許是得到了祖上的感應,也許是想到了遙遠的祖國,以及祖國大地上那些分枝散葉金氏血脈,於是留下了一份充滿了親情和感情的遺囑和書信。
經過多年尋找,這支遠渡重洋的一家人後裔,終於帶著遺囑和書信回到國內,一路費勁心神找到了江夏,找到了金劍一家。
也就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知道,曾經在曆史中顯赫一時的金氏一門,如今雖然沒落,但還是在近代曾經煥發出一道耀眼光芒。
而這道光芒,還是金家的一個女子所創造的。
這道光芒,便是曾經被金氏一門祖上視若糞土的金錢——一筆對普通人而言的巨大財富、
尤其叫人感懷的是,這筆巨大財富,將分攤到金氏一脈所有的後裔手中。
不過唯一令人遺憾也令人唏噓的是,如今全部的金氏一門,無論怎樣查證,都隻剩下目前碩果僅存的三支後裔:
其一,便是美國那邊的貴婦人一脈。
其二,則是留守江夏的作為長兄的哥哥一脈。
其三,就是金刀老爹這一脈。
兜兜轉轉,費盡周折,世事弄人,這便是金刀此行所有的前因後果。
第一次聽老爹說起這件事時,金刀就感覺跟看連環畫一樣離奇。
當然還有童心般的好玩,以及內心一點點的貪財感。
因為,在他理解當中,認親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認了親不就是要分錢嗎?
後來這個念頭,被老爹怒氣衝衝的一巴掌給拍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