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落日,夕陽西下,荒涼枯寂的沙漠中一隊人馬緩緩前行。
駝鈴陣陣,身後漫長的足跡逐漸被風沙掩蓋。
隊伍最前方的老人駐足,他臉龐滄桑,長年生活在風沙地帶,沙眼昏黃。摘下脖子上的指南針盤,望向西方。
“不遠了,明日清晨能到。”老人對隊伍中的人說道。
所有人都長出一口氣,臉上笑容浮現。他們在這片沙漠中已經走了數日,隻為尋那一處地方。
老人牽著駱駝,步伐放緩,在尋找露宿之地。
“那一片土地古來神秘,傳聞有陰兵,夜間露宿,你們要當心。”老人從駱駝背上卸下紮營的物品,對其他人說道。
“老丈想多了,世界上哪來的陰兵鬼怪,多半是沙漠中特殊的氣象環境形成的蜃景。”戴眼鏡的中年人笑著走過來,遞給老人一隻水囊。身後幾位青年後生也都發出笑聲,對於老人所言,他們顯然不信。
老人飲水,說道:“我自小在這片沙漠外的綠洲長大,聽聞老人說,有人曾流落迷失在這裏,遭遇陰兵,被嚇到癡呆。”
有年輕人笑道:“多半是陷於困境,身體機能下降,產生了幻覺。”
“對,自己嚇自己,這種事情很常見。”
有年輕人附和,“不要說一個人困於沙漠,就算是過度運動之後,體能透支也會產生幻視。”
老人無言,獨自搖頭。這群來自外界的青年顯然無法相信他所說。
太陽落下遠方的沙丘,一輪煞白的圓月升起,夜晚的沙漠清涼,連風沙的聲音也安靜下去。
一群人圍著篝火交談,即將尋到目的地,都激動的無法入眠。尤其是十幾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圍在老人身旁,聽他講述離奇的見聞。
即便不會真的相信,但自小在城市長大的他們無不好奇。就連幾位教授也都聽得認真,有人做著筆記。這是一次很好的調查,有助於他們接下來的工作。
“相傳,這片沙漠深處葬著黑暗曆史時代的帝王,上萬士兵殉葬,死後化作陰兵守護王陵,但凡打擾這位帝王安眠的人,必遭厄運。”篝火映照老人臉龐,他緩緩講述。
“幼時我的祖父曾帶領外麵的人尋找此地,但他們都離奇死亡,隻有寥寥數人逃離,活著出來。但是對自己的遭遇卻閉口不言。這都是我祖父臨終才說出。”老人說道。
“那是何時的事?”有中年教授問道。
“八十餘年前吧。”
青年學生們輕聲議論。“八十七年前,有日本的考古隊嚐試尋找王陵,但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我也在雜誌上看過相關記載,據說是近百人的考古隊,帶著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沒想到......”
“嗬嗬?考古?你以為他們和我們一樣麼?無非是垂涎墓葬中的文物和財富而已。”
“還好當初那群人一無所獲,我們今日才有機會。”有學生笑言,他們都迫不及待掀開曆史的麵紗。
老人講述完畢,年輕人們都很激動,摩拳擦掌,急切地想要接近黃沙深處的真相。
戴眼鏡的中年教授似乎也被老人所說勾起了興致,說道:“古中國三座神秘的墓葬,在學界一直是無數學者的向往。”
年輕學生們目光閃爍,問道:“哪三座墓葬?”
對於他們而言,古墓都帶著神秘的麵紗,從未有機會接近,最多隻是在博物館陳設的文物中得知一二,但從未親臨那些仍然被掩藏在曠野中的大墓。
“第一當屬秦始皇陵,是我華夏祖龍的陵寢,關於它,世界上存在很多爭論。”陳教授笑談,“之所以說它神秘,是因為想挖卻不敢挖。”
“是因為墓葬中的機關嗎?”
“聽說秦陵之中以水銀為江河,那可是劇毒的重金屬,極其危險。”
學生們議論紛紛,陳教授搖頭,道:“有一部分是因為這些,但更主要的,是因為......”他閉口不談,隻是伸手指了指上麵。
因為國家層麵的阻撓,一直不允許展開相關考古工作,據說其中有不可告人的隱秘。
“那第二座呢?”
“第二座,是武則天乾陵,之所以神秘,是因為想挖卻挖不動。”
另一位教授補充說道:“當年黃巢親率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直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遭遇狂風暴雨、飛沙走石等怪異天氣,仍舊沒有得手。在之後五代耀州刺史溫韜、國民黨將領孫連仲都曾挖掘,甚至動用大炮炸藥,乾陵卻巋然不動,沒有遭受損失。”
學生們都有點吃驚,難以理解一千多年前的古墓,為何動用威力巨大的熱武器也無法觸動。數十萬人,即便是一座山,差不多也能推平,卻奈何不了一座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