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京都長安,歲除之夜。
長安城在歲除這一夜取消了宵禁,大街小巷裏全是熱熱鬧鬧慶祝新年將至的氣氛,孩童們穿著新衣家家戶戶敲門討薪。朱雀大街上就更是熱鬧了,每逢歲除必然會有各家燈坊相繼推出自己那爭奇鬥豔的花燈,還會有舞獅舞龍的雜耍班子在這裏免費開演。
更有宮中的舞伎樂師們,在朱雀街的朱雀大門前就地登台,城門上還會有天子中宮駕臨,與百姓們共賞這吉慶的時刻。今年還因為大昭與西域月氏大闕重通商路,來自外邦的商客們自掏腰包,在朱雀街舉辦了一場鬥文大會,還有西域舞姬在高樓上跳那惹人垂憐的胡旋舞呢。
此時此刻,長樂宮長信殿裏與未央宮清涼殿內各有一位產婦將要誕下麟兒。
月皎潔如雪,清冷的風吹打在臉上來,卻也並不覺得冷。皇帝揣著手從明光殿的東麵踱步到西麵,攤一攤手:“唉,怎麼還不生呢?”愁歎一聲之後,轉過身又往明光殿的東麵走。大太監劉彥之瞧著他這緊張的模樣,也跟著著急:“陛下外頭天冷,咱還是回屋等著吧?”
“唉朕兩位愛妃正在為朕誕產麟兒,已經三四個時辰了還不生出來,朕如何坐得住!?”
皇帝兩手撂下,剛要繼續惆悵,外頭急急忙忙跑進來兩個男童。大的一個六七歲,小的那個三四歲,兩人跌跌撞撞跑到了皇帝跟前:“阿耶,阿耶。阿耶,阿娘和程娘娘還有沒生嗎?”
“阿耶,我們的阿妹怎麼還沒出生呀?”小的那個抱住皇帝的大腿,年歲尚小的他戴著一頂虎頭帽,手上戴著一雙厚實的穿籠。大一點的那個隻讓皇帝牽著手往屋裏去,原本皇帝是不打算進屋的,可現在這倆熊孩子跑來了,不進屋怕把孩子們給凍著:“阿耶也不知道,等著吧。”
劉彥之忙喊宮人抬了一個火龍來,有了炭火的加溫,殿內很快生起了一團熱氣。另有兩個侍女去後殿端了一些適合給小孩子吃的幹果與點心來,先前還圍著皇帝問妹妹何時出生的倆位皇子,一看到零嘴來了,迫不及待的起了身跑過去搶食。
幹果是吐蕃那邊前去和親的榮陽長公主捎寄回來的,草原上難見瓜果,一些莓子和奶乳製品就是草原上最大的特產。榮陽長公主嫁去吐蕃之後,帶去了中原的一些養蠶栽桑的技藝,還將皇家園林裏的一些果苗和水稻種子帶了一些去。她嫁去草原也有十來年了,今年才有收獲。
這些果幹本來是使臣帶回來給皇帝與皇後的,皇帝嫌倆兒子吵吵鬧鬧讓人頭疼,才讓宮人拿了幹果來打發倆孩子。
時間也不知道過了多長,外頭依然熱熱鬧鬧的,宮中偶有些地方是專門收拾出來讓宮人們燒竹過節的,但今兒個夜裏宮中兩位娘娘生產,此事便取消了,怕驚著兩位主子。沒得爆竹,卻也有宮人們自發組成的團隊,湊成一堆一堆的辦個小節目,愚己娛人,也是熱鬧的很。
終於,明光殿外傳來了小太監報喜的喊聲:“清涼殿娘娘生啦!清涼殿娘娘生啦!是個小皇子!母子平安!母子平安!”
“奴才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喜得麟兒,宮中又添了一位小皇子!”劉彥之拱手捶迤說著恭喜,皇帝也稍稍鬆了口氣,雖然對於這個小兒子的出生並不是怎麼歡喜,但他還是開口看賞:“賞,未央宮所有宮人二百錢,清涼殿伺候的再加二百錢!”
“奴才替他們謝陛下賞!”
聽到自家阿娘給自個兒生了個弟弟,不過四歲出頭的小皇子李禪扔掉手裏的零嘴,跑到皇帝跟前:“阿耶,怎麼是個弟弟,阿娘說要給我生個妹妹的……我不要弟弟,阿耶你讓阿娘重新生個妹妹好不好?”
“額……四郎休要胡說,你阿娘生弟弟也是差點兒去了半條命,弟弟也好妹妹也好,四郎都是當兄長的人了。”皇帝也想讓程氏把那皇子塞回肚子裏重來一次,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過,“怎麼回事,中宮那邊怎麼還沒有消息?”
“陛下,要不老奴親自去長樂宮瞧瞧去?”
皇帝抬眸睨了眼劉彥之,道:“那你還愣著作甚,快去快去!”
劉彥之依言往外奔走,皇帝又喊住了他:“別急,你先去,朕去清涼殿瞧瞧貴妃,再去長信殿瞧皇後。”皇帝起了身,喊來宮人給兩個小皇子穿好厚厚的外套,這才帶著人出門。
此時在屋內受了一時的暖氣,出門來迎麵出來的寒風落在臉上,真叫人直打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