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 第159章 兄弟(1 / 3)

在下一章開始之前,先說說公孫瓚和白馬義眾吧。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今遷安、遷西一帶)人,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隻當了郡中小吏。他貌美,聲音洪亮,機智善辯。涿郡劉太守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後來跟盧植於緱氏山中讀書,粗通經傳。後又被舉為上等郡吏。劉太守因事犯法,發配日南。當時法律不許部下隨檻車同行。他就化裝成侍卒,帶上劉太守日用品,駕車護送。行前,他跪在祖墳前說:“昔為人子,今為人臣,我應隨劉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氣彌漫,我恐怕回不來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辭別了。”他慷慨悲泣,拜罷起身而去,圍觀的人無不感歎。後在途中獲得了赦免。公孫瓚,書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勇猛,威震邊疆。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路諸侯之一。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因其隻求自保的自私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被困於自己修建的高樓之中,引火自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性格特點: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裏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襄賁勵德,維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衛國。伯珪疏獷,武才趫猛。虞好無終,紹勢難並。說白了就是一個嫉賢妒能之人。

白馬義從三國時期,沮授為監軍,白紹:“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在三國的征戰中,“白馬義從”隻是一顆流星,它是公孫瓚的精銳騎兵部隊,可惜,隻經過短暫的輝煌,就在界橋戰役中被袁紹的大將鞠義殲滅了。公孫瓚是在和北方少數民族的作戰中以勇猛豪邁而成名的,他善使雙頭鐵矛,《後漢書》曰:“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白馬義從後擴充成相當規模的部隊,一時威震塞外,烏桓“乃畫作瓚形,馳馬射之,中者輒呼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可惜,界橋之戰公孫瓚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義,白馬義從就此一蹶不振。“…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複還營。”這是一個典型的用弓弩擊破騎兵的戰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資料提到趙雲原是白馬義從之一,也算給這支精兵保留了種子。《英雄傳》記載,袁紹聽到白馬義從,有這樣一段對話:紹笑曰:“彼有‘白馬義從’,某有‘大戟士’,安懼哉?”呼郃:“雋乂,盍為吾破之!”郃自張望不言。

好,介紹完畢,開始內容。

“你還是快想個辦法吧,我實在是扛不住了。這幾天那個呂小布都快把我煩死了!”

“嗬嗬……大哥再忍耐幾天吧,讓我在想想,這個呂小布絕非等閑之輩,我聽徐州和兗州一代的商人們說,他在這一代的名氣很大。”

“哼……不就是劉備的兄弟嗎!難道他劉備的兄弟各個都是萬人敵?我才不信呢!”

“大哥……你還別真不信,呂小布這個人真的不簡單。”

“哼……在你眼裏,什麼人都不簡單!你還是快想個辦法吧!我堅持不了幾天了。”

“幾天?嗬嗬……用不著大哥,明天這個時候我一定想出個趕走他的辦法。”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裏。劉備啊劉備,怪隻怪你太逞強,敢跟曹操叫板。”自從曹操打敗了袁紹之後,公孫瓚就對曹操萬分的忌憚。從前是袁紹的手下敗將,如今袁紹都被曹操給滅了,他能不忌憚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