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王小鶴站在環湖路上,望著不遠處周家釣場的垂釣者,如同當年鄔青站在那棵泛黃的銀杏樹下看著王小鶴一樣。
入秋不久,江城的天氣自然酷熱。王小鶴站在銀杏樹投下的陰影中,看著野鴨在水草中鑽進鑽出,那些圓圓的水草簇擁在一起,把水麵鋪滿,青青的草葉在微風中搖晃著,湖麵微微泛起的漣漪把細碎的小浮萍推到湖岸邊,圓形的水草上零星地開著幾朵紫色的花。
攔堤的那幾棵白楊樹已經亭亭如蓋,似乎長大了不少。
這就是鄔樹村的秋天,一切似乎都還是當年她在博客中寫道的那樣。
是這樣,當年王小鶴正是看了她那篇《鄔樹村的秋天》才決定搬到鄔樹街的,王小鶴回憶著當時的一切。
王小鶴是在那個春天從北京回到江城的,那時漂泊了三年的王小鶴感到身心俱疲,決心回到江城。
他不再惦記心裏的理想,那點微不足道的成績和他費盡心機的努力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他無法跨越,於是他認了,不再給自己找台階下,不再對輝煌的未來抱有幻想。
這時他又想到那個清晨,他用了五年的玻璃杯破碎了,他呆呆地看著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目光灰暗,似乎是永夜前的最後一絲光亮,閃了幾下後終於完全熄滅了。
王小鶴蹲在地上忽然忘記自己是要做什麼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地開始撿地上那些形狀各異的碎片,那是她送給他。
那時他是學校文學社的主編,是滿懷理想的陽光男孩,他那時相信自己將來有一天自己會成為另一個莎士比亞,那時他對戲劇已經如癡如狂。
那時候江城裏的某個著名文藝評論家看了他的原創話劇後,對他說你的前途不可限量,那時候他對這個評價興奮的睡不覺。
那時候他在學校獲得了各種各樣的獎項,收到老師和學生的追捧,而如今“我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雖然他曾獲得了無數褒獎,但是王小鶴給自己了一個中肯的評價。
在那個煙雨朦朧的春天,王小鶴攜帶著不算多的行李,坐著綠皮火車回到了江城,當列車駛過漢陽鸚鵡洲大橋時,王小鶴的心中翻出一絲酸楚,當初帶著夢想,獨身去北京的情景曆曆在目。
王小鶴看著列車漸漸駛過寬闊的長江,感覺自己就像過奈何橋一般,跨過這道分界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王小鶴在心裏告訴自己,就這樣了。
人生就這樣了,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像個普通人過完一輩子,不再做夢,不再幻想遙遠的愛情,找一個不是太醜的女人,結婚生子,做一個毫無興趣的工作,慢慢老去,然後像祖輩們一樣,最後變成一堆黃土。
回到江城,王小鶴對找工作沒什麼熱情,胡亂的在網上投了一通簡曆,也沒怎麼去麵試。
在和兩個大學室友擠在光穀一間30多平米的小房子兩個月後,王小鶴終於覺定搬出去一個人住。
雖然主意已定,結果他遲遲想不出自己該搬到那個僻靜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在小區電梯裏看到關於鄔樹街的房地產廣告。
鄔樹街,名字聽起來挺有意思的,於是他便在網上搜鄔樹,他覺得鄔樹應該是一中樹,但是出乎他的意料,百度百科竟然沒有收錄什麼關於鄔樹的詞條,不過那一刻失望的王小鶴看到了鄔青的那篇關於鄔樹街的文章,這個把鄔樹村寫得美麗而寧靜的人,看博客圖像是一個年輕的姑娘。
王小鶴決定親子去考察一番,果如那姑娘所言的話,我便搬到鄔樹村去。
王小鶴在去鄔樹村的路上反複翻看著這個名為相信命運的博主寫得那篇文章,心中充滿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