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自打開天辟地以來,整個世界便被分為了:人,仙,神,魔,鬼,妖六界。

冥冥六界中,每一界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存法則。而其中最特殊的一界,便是人界。

人要經曆生老病死,曆經世間的萬種折磨,且本著蒼生之念,人界壽命是六界之中最短的,也是繁育最多的。由於人界是如此循環,故其他幾界便與之沒有更多的交集。

直到幾千年前,一顆天星墜落於這蒼茫大地,這才引起了人界統治者的注意。他開始尋找這打破這循環之法,但最終卻沒有結果。在他死後,有一些人根據這顆天星所留下的記載,參透了這其中改變自己命途的方法——修仙成神。

根據那記載,凡是修仙成神者,不論其平日姿態如何,也不論其出生高貴與否,一旦踏上此路,便是一條不能回頭之路。修仙者,需靜心蓄氣,斷絕一切的雜念,遠離世事的塵埃,再加之一些天利因素,方可成。成仙者,可延緩其體內之氣,修煉心性,方能活至千百年不滅。而成神,需成仙並修煉多年,且需天時地利相助,方可成。成神者,其體態均與常人有所不同,且不生不滅,可保永生。

從古至今,許多人都在修仙成神的道路上走著,但始終不得要領,難以成仙。這其中緣由多為:人性難卻與天資不佳。與其他五界不同,人界的繁育要經曆十月懷胎的分娩之苦,而這得來不易的感情,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顯得更加的珍貴。世人如不是心如鐵石,便都不能拋下這感情。

而天資不佳則更為多數。人界鮮少與其餘五界相處,且地靈之處與其他五界相比,亦是少上加少。再不說從這天資上不及其他五界中人,就算是及上了,而後天所處的環境,也會將這難得的靈氣給磨滅的一幹二淨。

古人雲:凡是均是有解決之法。這一切,還是要從天星說起。人界雖天資不佳與人性難卻不及其餘五界,但智慧卻高於除仙,神兩界以外的其他三界。當年天星墜落之後,有好事者將一塊天星石帶回家內細細研究,方找到了一些端倪之處,由此根據當時的一些他家之言,而找到的這修仙之法。

找到這得來不易的方法之後,他便獨自一人,來到位於北邊的一座素有仙山之稱的地方,開始了自己的修仙之路。經過漫長的修煉過程,以及與天星石的功力,最終他如願以償的超脫於人界,並修煉成仙。

此人雖已修煉成仙,但由於其仍有人情於心,遂便放棄了成神的念頭。他藏好天星石,由仙界回到人界,前往中土之地,希望幫助更多的人,完成修仙之念想。隻因這修仙之路漫長無望,他便將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改名為:獨情觀。

獨情觀之名聲,正如那雄獅的怒吼聲,如雷貫耳。許多人,都想進入那獨情觀。其中不免一些正派人士,名家公子,更甚至皇家子弟。而與之相對的,便是一些無路可走的地痞,流氓,以及盜賊等不良人士。

作為獨情觀掌門的他十分苦惱,便想出了一個法子。此法名為竹針陣,陣內機關重重,危機四伏,稍不注意,就會使闖關者被命中要害而死。此法一出,使眾人隻知保命,知難而退,但仍有人僥幸以為可以逃過此關,成為他的入室弟子。

由於這竹針陣隻有寥寥無幾的人可以通過,且其中一些人就算過了,也就死在了陣外。故此,獨情觀的入室弟子,每代隻有五人左右。雖隻有五人上下,但凡是入門者,皆是能成就大事者,並得以傳授比世間所見之更多的本領。

亦是因為入室弟子少的緣故,在第三代掌門因救人仙逝之後,心高氣傲的五位弟子因掌門之位與當時政事而爭搶不休,打的天昏地暗。最終幸存的三人,皆為此事感到傷心,故此,立下門規,獨情觀弟子,永不得參與世間之政事。

時間的衝刷,總是使一些事情消磨的不留痕跡。獨情觀就這樣平靜了很多年,而其名聲也漸漸的消逝著。

到了唐末,一天在石府,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頓時天昏地暗,雷雨交加,河水暴漲多日且似是有傾倒城池之勢。那孩子的生父,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見此情景,猶是大驚,心裏籌謀片刻,便抱來這嬰孩,將他抱給一個穿著棕色袍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