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鐵頭,昌魚(李國昌,此昌魚不是鯧魚)湊齊了後就去了村子以南的深水區,越往南河麵越寬,水也越深,這條河名叫紀t河,下遊有個比較大的村子就叫紀t村,那裏還有一個大水庫,叫ld水庫!
聽老人說這條河是要流進大海的,從小李村出去再有百多公裏就是大海了,聽說大海很寬很寬,六子一直都想見見大海是什麼樣的。
遺憾的是貧窮限製了六子的腳步,現在他的目標隻為了每天能吃飽肚子,要想到外麵去看看,除非等到他不再為餓死而擔心的時候才有可能辦到吧。
小李莊屬於h陽縣,h陽縣有多大六子不知道,他連村子都沒出去過怎麼會知道縣城有多大,不過聽老人說縣城比村子大多了,縣城裏有好多好吃好玩的東西,還有好多打扮漂亮的姐姐.....
六子的世界還很小,隻知道河的上遊有個村子,叫梨y村,下遊也有一個村子叫埠f村,再往東有一個大縣城,往西還有更多的山更多的村子。
世界有多大六子沒有概念,因為他窮的連雙不漏腳的布鞋都沒有,腳上的草鞋還斷了幫變成了拖鞋。
艱苦的生活條件下窮人們不敢有太大的奢望,像六子最大的願望隻是通過那座木橋去看看村子外麵是什麼樣子的,再大點的理想就是去海邊看看大海到底有多麼大!
在如今來看,這個願望太小了,小的就像走了一步路那樣容易,可惜在三十年代它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辦到的。
下遊水勢變的有些湍急,河裏也多有突出河麵的大石頭,過了這一段梯田般的水域後,再往後水麵就平靜了許多,也能看到變寬的河麵上有幾條漁船在岸上停泊著。
打漁的船空置著停在岸邊,也無人看管,因為都是一個村子的,相互間都信任,也用不著留人在這裏看船,漁民們早起打到了魚就會到縣城裏去賣掉,然後買點米麵以度日。
六子他們幾個常來這裏抓魚,他們會用漁民的船劃到河中心去,然後用蛐蟮(蚯蚓)來釣魚,因為這一段和上遊有落差,每當有大魚從上遊處下來都會被發現,到時候三個小子不管是釣或是用船上的魚叉總能有些收獲的。
六子給魚鉤上掛好了魚餌,然後用一截高粱杆當魚漂,持著一根竹竿坐船到了河中央。
河水一股股的流過他們乘坐的木船旁,早就在家憋了一上午的鐵頭和昌魚停下了劃船後,就開始脫自己身上的衣服,他們兩個要先去水裏遊個來回。
對於鐵頭和昌魚六子是有些羨慕的,他們兩個都是家裏的獨苗,不用和他一樣又當哥又當羊倌,六子見兩個光屁股猴子跳進了水裏,自己將掛好了餌的魚鉤甩進了水裏。
這套裝備是六子一直隨身帶著的,魚鉤是用縫衣服的針彎出來的,魚線是用蠶肚子裏的東西曬幹了製成的,這些都是四爺爺教給他的,他有了魚鉤和魚線路上再拔一根竹子,全套釣魚的裝備就齊了,哦,蛐蟮在這裏很常見,隨便在個地方挖幾下都能挖出好幾根,因為沒人喜歡吃這種惡心的玩意,不然它們也會變的跟野菜一樣稀有。
看著起起伏伏的高粱杆在水裏上上下下,六子摸了摸肚子說:“大魚大魚快上鉤,我的家裏有香油......”
念叨了兩聲六子就不再念了,越念越餓!
這條河基本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魚出現,因為上遊的水淺,衝不下太大的魚來,要是有大魚也是從下遊遊上來的,平時六子能釣起來的也就三四斤最大了,不過今天六子還是盼著能釣起個七八斤的大魚,釣到了大魚明天就可以和鐵頭他們一起玩一會了。
跳下河的兩個小子在撲打著水花嬉鬧,昌魚之所以叫這個外號就是因為他在水裏跟條魚一樣,滑溜的很。
鐵頭在水裏根本就抓不到這個小子,和鐵頭嬉鬧的昌魚突然鑽進了水裏不見了蹤影,接著他從六子的腳下冒出了頭,吐了六子一臉的河水,多虧這時候的河水還算幹淨,不然昌魚這個家夥非拉肚子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