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神秘教堂(1 / 2)

接過夏教授拿來的紙筆,我對著紙張豎起了鉛筆,瞄了一眼,以此根據紙張的大小,測算下繪圖的比例。

經過一番精心繪製,教堂的修建結構草圖,我憑著記憶使它已成型。

夏教授見我繪製出來後,對我讚歎道:“森,這草圖繪製得不錯呢!現在你大致談談你的觀點吧。”

聽了夏教授的話後,我微笑著對他點了點頭,談道:“夏叔叔,這教堂的地理位置處於山西麵的山崖之上,因周邊樹木繁盛,說明它的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

“但據我觀測,那一帶的土壤多為鬆軟的沙石,土壤鬆軟肥沃使得樹木蔥鬱的同時,每臨雨季,那些土壤便會遭到雨水衝刷。因此,看似繁茂的樹林,實則地底已千瘡百孔,

“為此,我遠眺教堂,用根樹枝比對後,通過計算測出了它的實際高度,然後就此高度對於地麵所施加的壓力,推測出它所需累下多少基石以負重,以及地下所存在的空間有多大麵積,

“由此,繪出了這幅教堂平麵比例圖。您就以此圖,幫我指點下,看看還有那些不妥的地方。”

“阿森,你談得很詳盡了,就我看來,你這地下的空間結構,似乎有些不大對勁。”夏教授聽了我的解說後,質疑到了我同樣考慮到的問題。

我對他點了點頭,扯去了草圖後,在新的一張紙上為他描繪了一番,說道:“沒錯,夏叔叔。其實剛那圖是為了配合教堂的高度,那地底的範圍是我為之虛構的。實際上呢,這位於呈‘鳥喙狀’山崖間的教堂,地下根本沒那麼多土層負重,

“因此,這裏麵可能存在別的因素,致使它座隱崖間,幾百年後仍屹立不倒!”

“嗯,森,你分析的有道理,看來明天我們得去實地考察一番。”夏教授聽罷,拍著我肩膀讚揚的同時,提出了前去實地考察的決定。

隨後,我跟著夏教授離開了他修建於別墅地下的書房(或工作室這一說法較為準確)後,在他安排的一間客房歇息了下來。

夏教授的是位很講究的人,就他別墅外觀的造型,大廳的格局,地下工作室的規劃以及我現在所住下的這房間裝修來評析,以古樸、簡約見長的同時,略顯奢華。

這間客房的一麵牆上,掛著一幅明末古畫,名為《重陽上山圖》。如《清明上河圖》一般,“上”指的是方位,為東麵。不過,它是仿品,而且出自夏教授之手。

從畫那神同步的描勒手法,定是看不出絲毫破綻,但關於紙張的材質,即便夏教授根據古畫修複技術,重新製作了一頁紙,然而畫上那用於仿製古紙顏色的土墨,還是被我嗅出了出它一股即將散失的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