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試錄二(1 / 2)

這五個成語有難有簡單的,不過這個都是相對給人而已。

風馳電掣、戮力同心、夏雨雨人、磨穿鐵硯、苦心孤詣。付習答錯了兩個,夏雨雨人和苦心孤詣都答錯了。

不然暫停了一下,去錄製付習在賽後的回憶,這部分不可能真的賽後再錄。因為賽後再錄的話,就不能知道他這時的真正想法了。

十多分鍾之後,又回到了錄製大廳。

“請胡玉老師給我們來說一些這些成語的釋義。”

胡玉說道:“風馳電掣就是形容速度快,像風一樣奔跑,像閃電一樣閃過。這個成語的難點就在最後一個字,這個掣字有點複雜,上麵是一個製,下麵是一個手。”

“戮力同心是形容同心協力的,難點在戮字上,這個戮字很容易寫錯。”

“夏雨雨人這個成語這個詞很少用,付習同學在這上麵出錯是可以理解的。夏雨雨人這個成語,是形容給人的幫助或者教育大。付習同學可能沒有想到這是一個成語吧?”

“磨穿鐵硯原本是形容筆墨功夫深,我們都知道將古時候動筆墨需要用硯台磨墨的,把鐵硯都磨穿了,這得需要多少功夫啊!後來這個成語還被用來立誌不移,堅持不懈。”

“苦心孤詣是指對某事用心,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程度。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煞費苦心。付習同學坐在了最後這個詣字上,這個字不常用,錯了也是值得原諒的。”

“謝謝胡玉教授的點評,趙譽有什麼要說的嗎?”

趙譽弄了一下麥克風說道:“該說的胡教授都說的差不多了,我就來說說這些成語的出處。風馳電掣出自《六韜》,是其中龍韜當中王翼篇裏麵說: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這個要聯合上下文。王翼講得是武王問太公,該怎麼統兵打仗。太公就說了:統兵打仗,將帥需要七十二人,好對付各種情況。”

“這七十二人當中,腹心一人,主管參讚謀劃。謀士五人,主管籌劃安危大事,鑒別將士的品德才能,申明軍紀,授予官職。天文三人,主管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測度風向氣候,推算時日吉凶。地利三人,主管察明軍隊行軍和駐止的地形狀況,分析利弊得失的變化。兵法九人,主管探討敵我形勢的異同,分析作戰勝負的原因。通糧四人,主管籌劃給養,確保軍隊供給不發生困難。奮威四人,主管選拔有才能的勇士,配發優良的武器裝備,組織突擊部隊風馳電掣般行動,迅猛快速地打擊敵人。”

周圍的人驚呆了,驚訝的看著趙譽,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趙譽竟然說出這樣一大堆的話來。

“當然了後麵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說了。不過要說的一點是,《六韜》據說是太公所著,裏麵有很多古時候打仗的情節。”

胡玉在那邊笑了起來,“真沒想到,小趙竟然懂得這麼多,《六韜》也是讀過的,不過也是不求甚解,小趙比我強多了。”

“胡教授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