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京都,昌順伯府。
午後的陽光極烈,照的小院裏到處浮著熱浪,讓人又熱又躁,院子裏種著兩棵遮天如傘蓋的大梧桐樹,透過樹縫灑下斑駁的光。
雕花的窗格裏糊著輕薄的綃紗,門輕掩著,掛著繡鬆葉的簾子,再往裏走,是幾道卷起的竹篾,屋內擺設很雅致,書卷磊在櫃裏,紙墨筆硯整齊擺在書桌上,一隻小巧的白玉毛筆安靜的擱在筆架上,書桌旁的小幾上擺著一隻甜瓷釉瓶,插了兩朵剛剪下來的粉薔薇,盈盈如霧。
紫漆檀木的大床上睡著一個小姑娘,旁邊臥著個丫鬟給她打扇子,撐著頭有一下沒一下的扇著,自個都快睡著了。
佛青色的帳子圍住了大床,床邊的瑞獸香爐裏還燃著絲絲縷縷的甜香。
餘映容翻了個身,睡的一點也不安穩。
閉著眼又迷蒙了一會,還是睡不下去。
輾轉反側了半天,終於忍不住掀了蠶絲被子坐起來,小丫鬟攜素一下子驚醒了,著急忙慌的收了扇子扶她起來,“姑娘睡好了?”
餘映容蹙著眉,指指香爐,又道:“這麼熱的天怎麼還燃香爐呢?”
攜素低頭道:“原想著給姑娘安神的,奴婢這就收下去。”
看著攜素捧著香爐走出去的背影,餘映容坐在床上發呆。
算算日子,今天已經滿三個月了。
從她被廣告牌砸到穿越的悲催日子算起,已經整整三個月了。
她來到了一個曆史上不存在的王朝,大鄴。
大鄴是亂世開國,至今不過三代,這一代的帝王是啟元帝李恪,如今隻有五歲稚齡,幼帝無法理政,由他的皇姐清河長公主李貞垂簾聽政,輔佐社稷。
先帝子嗣眾多,本來這帝位是傳不到啟元帝身上的,不過五年前的一場動亂,讓皇位不得以砸在了這個懵懂的孩子身上。
皇叔魯王兵變造反,斬殺先帝,皇後,後妃,成年皇子七十餘人,等清河長公主從封地涼州帶西北大軍趕回皇城時,整個大鄴嫡係皇室,隻剩下兩個公主,和傅昭儀剛剛誕下的九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啟元帝。
長公主不忍先父山河泯滅於外人,力排眾議扶持繈褓中的幼弟登基,而啟元帝的生母傅昭儀,因為驚懼過度,生下啟元帝沒多久便血崩而亡,後被追封為仁孝皇後。
當今朝中的重臣,大多出自於五年前的那場宮變,如靖寧侯傅家,便是新帝母家,如權傾朝野的攝政王,便是襄助長公主的西北將軍,再如內閣重臣荀家父子,也是兵變後安定朝堂的大功臣,荀首輔縱橫朝堂二十餘載,長子荀澤大人更是弱冠之齡入內閣,肩任吏部尚書一職。
不過這些大佬,跟餘映容都沒有任何關係。
他們餘家是個炮灰。
餘映容現在的身份,是昌順伯府的二姑娘,伯府嫡女,身份也是不低。
但是悲劇的是,他們家本來是侯府,還是開國四侯府之一,但她的老爹不幸卷入了逆王造反案,長公主清算世家時,餘家成為炮灰頭一號,被降爵成了伯府,就這,還是餘映容的祖母餘家的老太君一身開國誥命冠服進宮求情才勉強保住了爵位。
可餘家也實在是慘,就她這爹,隻知道吃喝玩樂,哪有膽子去造反?不過是跟魯王吃了幾頓飯,就莫名其妙被劃到逆王的陣營了。
開國的四大侯府,靖寧侯府,昌順侯府,定安侯府,壽遠侯府,每一個都是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封爵領誥的,如今不過三代,昌順侯府已經成了伯府,不複往日榮光,而壽遠侯府更慘,滿門抄斬,壽遠侯家是真真正正的逆王陣營。
再說餘家,祖母餘蕭氏是當仁不讓的威望巔峰,開國功臣,世祖欽封的超品誥命,即便現在餘家風光不再,世家眾人也都恭恭敬敬喚她一聲老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