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1 / 1)

每年一到了寒冬,蜀北就會特別的冷。

一年到頭也唯有這個季節才會忙裏得閑,讓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

這個時候,村民們便會在家裏燃起一堆火,用那些柴火取暖,在火堆裏放上一些土豆紅薯,或者是雞蛋。

還有些人家便會將頂罐置與那柴火之上,那水便咕嚕咕嚕地響起來。那些熱水可以當做開水,也可以用來洗臉洗手淘菜,還有些人家甚至也會在其中放一些骨頭和香料,將它們煨在火堆上,那些香味便隨著炎熱的火苗四處翻滾,飄散在整個房間裏。

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老太爺這個時候也會將四處串門。

聊天、或者下棋、納鞋墊、織毛衣、做手工等,這都成了整個冬天的活計。

好客的蜀北人便會將自家準備的瓜子、花生、南瓜籽、核桃、糖果、米花糖等零食搬上桌來,讓那些串門的鄰居吃點零食。

蜀北的家家戶戶都有一兩個大的保溫瓶,家裏也時時刻刻準備著熱開水。

渴了、冷了都能隨時隨刻在家喝上熱水,茶葉那也是時常準備著的,雖然不是什麼名貴的茶葉,甚至好一些還是從自家茶樹上摘回來的“老鷹茶”。

但就是那些粗茶淡飯,卻成了蜀北最溫暖的味道。

一到了寒冬,也就意味著快過年了,這一年也到頭了。

村民們除了醃製臘肉香腸,也要開始準備年貨。

蜀北的鄉親們通常喜歡自己動手。

他們會從地裏采來許多蘿卜菜、大頭菜、卷心菜、大白菜。

除了將那些青菜做成開胃的土酸菜,他們還會將它們做成泡酸菜放在壇子裏。

蘿卜幹、大頭菜幹、紅薯幹、豇豆幹、豆腐幹、四季豆幹、紅薯莖幹、蘑菇幹、辣椒幹等等,許多隻有你想不到的東西常常會出現在餐桌上。

當然除了這些,蜀北的鄉村是離不開泡菜的。

蜀北這邊很多地方,評論一家主婦能不能幹的標準便是:地板是否幹淨、屋裏是否整齊、家人穿衣是否整齊、能不能燒的幾份可口的飯菜、家裏有沒有幾壇子泡菜或者是不一樣的醃菜!

其實用這個標準來看的話,我個人是連邊都不沾的那個!蜀北人的勤勞是超過人的想象。

我家沒那個能幹的傳統,上學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都是拿著鐵飯盒蒸飯的。我家不像其它姑娘小夥家,有各色各樣的小菜當做中午的下飯菜,那時候除了長輩偶爾給我一毛錢讓我買湯,更多的時候便是一瓶辣椒拌飯。

我覺得我個子不高,腸胃不太好,肯定和那些年的辣椒拌飯吃太多有關,因為我吃了整整六年時間。

現在的我已經和辣椒絕緣了,因為慢性咽炎時刻困擾著我,有時嘴饞,吃辣一時爽,第二天隻能開始想各種辦法消炎了。

到了臘月,一吃過臘八飯,家家戶戶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小吃了。

魔芋、米豆腐、發酵米饃饃、元宵粉子、醪糟、包子饅頭、豆腐、炸果子麻花、蒸肉、炸酥肉、涼粉、醬豆腐幹、豆鼓等都是蜀北最常見的小吃。

魔芋是蜀北特有的一種小吃,使用本地的一種魔芋疙瘩,洗幹淨磨碎,然後在鍋裏合著一定比例的堿水,不停地熬製,最後切塊、置冷。

這種魔芋可以炒、可以煮,也可以涼拌,燒烤,也可以燙火鍋。最可口的便是土酸菜燒魔芋,味道超級棒。

其次便是那種米豆腐了。這種是用草木灰泡水,最好的草木灰便是柏樹枝草木灰,然後將一定比例的大米放置在這種水中,用石磨或者是機器打漿,蒸煮便可。

這種東西味道非常好,可以做燒烤,可以油煎、可以油炸,可以燙火鍋,可以炒,可以燒,可以煮,百吃不膩。尤其是配上地域土酸菜,那簡直就是標配的美味。當然不喜歡這個味道的,那是一口也吃不下的。就像我們吃不慣咖喱和海鮮一樣。

這東西似乎也就蜀北一帶有這些東西,在不遠的天府蓉城,那裏都很難尋得這些東西的,大抵是不熟悉這種口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