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臨雲城

弘慶三年,十月,雲城。

南征在即,聖駕將至,雲城上下的官員都忙成了一團。

如今,雲城是雲州州治所在地,這一任的雲州知州,正是衛衍的老熟人,姚其章姚大人。

當日雲城之戰時,衛衍和姚大人一起共過事,彼此間相處得還算愉快。

這話並不是什麼虛言,而是有實例為證。據說,那座南地名園——吳園,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迅速被推成了平地,就是他們那段同僚情誼的見證。

此次南征,禦駕將隨大軍一起行動,皇帝的行轅直接就設在了軍營裏,總算避免了又有其他園林慘遭他們的毒手。

雲州目前的政務主官是知州姚其章,軍務主官則是鎮南將軍衛澤。

衛澤前段時日本來在前線巡檢,接到了皇帝即將親征的旨意後,他帶著人回到了雲城,與姚知州二人,共同準備接駕的事宜。

聖駕未到,打前哨的人先到了。

這先鋒官,不是旁人,正是鎮北將軍府的孟飛孟九公子。

孟九公子是衛衍的好友,當年也是京中出名的紈絝公子。如今,他年歲漸長,有了子嗣家累,為妻兒計,隻能學著上進了。

他先前在京西大營任騎射校尉,此次南征,皇帝點了他為前軍校尉,率領一支千人隊,專門替皇帝打前哨。

與他同來的,還有內侍常勝。

常勝這人擅鑽營,會來事,名字寓意又好,福吉總管就將他點進了此次隨駕的隊伍,命他前來雲城檢查迎駕的準備情況。

南征軍的大營設在何處,皇帝的中軍行轅怎麼安置,裏麵的東西如何擺放,外麵的警戒扈衛如何安排,這些事項,都需要事前一一安排妥當。

具體準備這些東西的人,自然是雲城的官員,而孟飛和常勝,則是來檢查這些東西是否妥當合用。

姚其章與衛澤,在雲州共事已有好幾年,不過他們之間的交情,也就寥寥,往來公務一向都是公事公辦。

這倒不是他倆不會做人,而是為了各自的官帽安穩,他們必須得這麼做。

主政一方的文官,與帶兵鎮守地方的武將之間,互相看不順眼,時不時上個折子彈劾攻訐對方一下,才屬正常,交情若是太好,往來太過密切的,都是在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這兩位都是聰明人,交情肯定不能太好。

他們二人,早先為了南征軍大營該設在何處,營盤具體該怎麼架設,吵過幾次架,如今,皇帝派人來了,他們就分頭對孟校尉和常中官吐起了苦水,很是詆毀了對方幾句。

邊地的文武官員之間,遇事肯公事公辦的,就算講道理的,為點小事就起齟齬的,也是常態,這一點,孟飛和常勝都心中了然。

很多事,說來說去全是一筆糊塗賬,誰是誰非很難分得清,孟飛和常勝又不是來斷案子的,自然懶得幫人分辨這些是非,而且姚知州和鎮南將軍做這個姿態,也不是做給他們看的,而是做給皇帝看的,所以他們分頭安撫了對方幾句,就把這事揭過了。

南征軍的大營,設在了北城門外。

先前就說過,雲城是座關隘重城,有南北兩個城門,北邊靠著景朝的平原內陸,南邊則是一條崇山峻嶺間的山道,出了這條山道才是開闊處,姚其章和衛澤首先爭吵的就是南征軍的大營該設在北城門外還是南城門外。

從便於揮師南下的角度而言,設在南城門外也未嚐不可,所以衛澤以行軍方便為由,要求將大營設在南城門外。

不過從姚其章的角度而言,鎮南將軍可以不用想得太多,至少表麵上不用想得太多,因為皇帝不需要他們這些帶兵的武將想得太多,武將們隻要令行禁止,奮勇殺敵,就是忠臣了,但是他作為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員,卻不得不想得多一些。

皇帝的行轅既然設在大營裏,那麼禦駕親至後,雲城自然要處於皇帝的隻手可控之處,北城門外明顯更為妥當。

雖然說,皇帝駕臨後,雲城裏麵肯定會留下他信得過的人駐守,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既然想到了這裏麵的關竅,又何必留一個他日被人攻訐的隱患呢。

姚其章和衛澤為此吵了幾架,最後,他吵贏了。

當然,有些道理,鎮南將軍未必不懂,但是他要裝傻,別人也隻能當他不懂,誰去和裝傻的人教這個真,才是真的傻了。

大營的地址選定了,這營盤的架設,由衛澤負責,不過所需物資的轉運,則是姚其章負責,這裏麵還有許多磕磕碰碰之處,所以他們又吵了幾架,雙方各有勝負。

迎駕的先頭準備工作,就是在他倆的吵吵鬧鬧中完成的。

如今,孟飛和常勝到了,姚其章和衛澤吐完了苦水,就騎著馬帶他們去看大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