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更新TXT好書請關注小說在線閱讀社區,請訪問
[媒介是條魚 / 孫敏寒 著 ]
書籍介紹:
媒介是條魚,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裏,或悠遊自在,或擱淺沙灘。
蘇豫身在媒體,卻自詡為媒體邊緣人,如一條魚一樣,遊走在媒體的邊緣。
本文講述蘇豫在職場的成長故事,從側麵反映報業戰國時代的慘烈競爭,以及在時代大潮衝擊下“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衰退與失落。
在媒體職場這片魚塘裏,充斥著“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生存守則,各方人士走馬換將,上台下台,你來我往,好不熱鬧。“你方唱罷他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章節內容開始-------
第一卷 初入媒體 第一章 引子
更新時間:2010-11-16 15:48:03 本章字數:3563
蘇豫打小兒就喜歡文字方麵的東西,擱以前的話說就是一文藝小青年。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看《小八義》、《施公案》、《水滸傳》,用他自己的話說,“人家是一路苦讀上的大學,我是一路看閑書上的大學。”
當然了,這話裏透著點自得和狂傲。可是人家確實有狂的資本,從小到大,每次考試都輕輕鬆鬆名列前茅,結果高二文理分科的時候,被當物理老師的班主任生拉硬拽著學了理科,然後以高出一本線40多分的成績,去了南方一所理工大學讀書,又學了一門兒莫名其妙的專業,從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用上過。
畢業之後,在南方的幾個城市晃蕩了三四年,知名外企裏呆過,電視台廣告部裏混過,做的工作跟專業一點也不搭邊兒,美其名曰“策劃”,其實就是絞盡腦汁想點子、做執行。出主意的時候像孫猴子,巴不得自己有七十二般變化,具體執行的時候卻又像沙和尚,兢兢業業背著行李一刻也不敢放鬆。
最有意◣
“兩摻兒”說的好聽呢,是包容萬千,是中庸之道,是大道至簡;說的不好聽呢,就成了左右搖擺,無所適從,個性缺失。可是這就是綠城的特點,平凡、世俗、熱鬧、隨大流兒。這裏不像武漢,池莉筆下的武漢繁雜、熱鬧、市井,火熱的生活氣息撲麵而來;這裏不像廣州,老廣州的生活就像一杯早茶,慢慢悠悠、自自在在,日子就在小籠包、蝦餃與早茶之間過去,一天又一天;這裏也不像成都,一副麻將讓成都人天塌下來都不怕,龍門陣更是擺得熱火朝天……
這裏有什麼呢?好像什麼都有,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火車站附近的服裝批發市場一個挨著一個,銀基商貿城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每天清晨,綠城還在睡夢中的時候,這裏已經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從全省各地以及周邊省市擁進這裏進貨的商戶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最早的問候,然後又隨著貨車四分五散到各地。可是這麼多年下來,始終也沒有成長出一個本土的服裝名牌,不能說不是一件憾事。
新建的新區真漂亮。高樓林立,綠草成茵,一座新城拔地而起,一棟棟溫哥華風格、西班牙風格、瑞士風格的建築逐漸呈現。什麼風格都有唯獨沒有自己的風格,這樣一座新城,可以在蘇州,可以在南京,可以在武漢,可以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唯獨跟這裏好似沒有什麼關係。
唯獨走到綠城的西郊,還能看到舊時的風采。現在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走在西郊寬闊的林蔭道上,粗壯的梧桐樹高高大大,侍立在路的兩邊,亭亭如華蓋,鬱鬱蔥蔥,人一走到這裏一下子就清涼起來,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裏讓人想到了南京,從中山門往紫金山去的那條林蔭大道,是那樣的讓人心醉。還有那些蘇式建築的樓房,式樣古樸,別具風情。還有那“碧海丹心,血殷黃沙”的碧沙崗,馮玉祥的北伐陣亡將士在這裏安息,一走進去,古木參天,氣象萬千,不愧是烈士埋骨之地。
這裏,就是蘇豫將要生活和奮鬥的地方。
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第一卷 初入媒體 第二章 處處碰壁
更新時間:2010-11-16 15:48:04 本章字數:3293
有人說看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