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初臨上海
1初臨上海
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自從上海入埠以來,中西交匯,工商業發展的飛快,到1920年間,經濟繁榮得連老城廂的上海縣老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一天一個樣。
一天,從2012年的炎熱夏季到民國寒冷的冬季,顧念在快百年前的時空睜開眼,從死亡的恐懼、不甘到重獲新生的震驚、茫然,最後終於發現那個一直無法開啟的係統可能是真的,自己換了個身體還小了至少十歲,簡直喜極而泣,感謝老天,我還活著。
顧念她娘李信芳看孩子皺著一張臉哭得滿臉是淚,心裡像刀子割肉似,的一把將顧念從表姐手裡扯過來抱住就是一陣哭,因孩子他爹在旁邊不敢聲氣兒大了哭得抽抽噎噎的,他男人本來在和李友惠陪笑臉,眼見著把死丫頭賣的銀元剛到手,生怕這大洋被她哭沒了,反手幾個巴掌往她頭臉蓋過去,邊打邊罵“做什麼樣子,你表姐家是銀窩窩,丫頭以後是上海城的姑娘,享福了還得謝謝我這個爹給她找了條好出路,還不趕緊鬆手!鬆手!”。
李友惠見表妹一身灰撲撲的破襖裙髒得不成樣子了還往自己“小女兒”身上趁,吊梢眼上一對柳葉眉一揚,不耐煩地邊喊邊對鋪子裡說:“秦媽!秦媽!死哪兒去了,快把念兒帶屋子裡去!”轉過身又對後門顧念她爹娘似笑非笑的,道:“錢也收了,以後丫頭就是我小閨女顧念,別跟我扯什麼表姐表妹的關係,都出了五服了,我娘家可沒年年打秋風的窮親戚。你們回了蘇州老家再敢來掰扯,你姑奶奶我可不是吃素的!走走走!趕緊走!”說完等秦媽把人領進去,“碰—!”的一聲,窄小的後門關上了。
今年上海城冬季格外的冷,風撲到人頭臉上生疼。這兩年又不是豐年,雖然政府出了明文規定不允許人口買賣,可不說被租界騙簽了大量的外來人口賣去國外做苦力的華工,鄉下賣丫頭的也多的是,大都沒有顧念的好運氣,有賣去租界做丫頭的、華界戲班子唱戲的、甚至書寓所伺候人的,顧念雖則被賣,可是賣去做人親閨女兒,身家清白不說,從此以後能吃上飽飯了。她娘一想到這兒,眼淚一抹覺得她男人也不狠心了,自己家還有小的吃不上飯呢,趕緊和當家的用錢去買些雜糧回去過了這個冬天再說。
—— ——
時間過得飛快,幾個月過去了。
上海老西門後頭巷子,不似影視劇裡亮堂多彩的西方風格的建築,這裡看起來更像江南縣城,大片連綴的白牆灰瓦的套院,隻在商業中心那片兒有西化的三四層建築,華界的房子除了少數洋人參與辦的醫院學校和華人商會組織的地盤,大都如此。顧家的房子靠著老西門商業中心週邊,有兩層高,樓下是顧氏裁縫鋪,樓上幾間房。
顧家除了顧裁縫和她妻子李友惠,還有大女兒顧湘和雇的幫嫂秦氏,大兒子在小東門的“協大洋”做學徒,住在店裡。兩夫妻和大兒子住樓上,兒子房間空著暫時出租給了別人,其餘做了工作間和庫房,顧念搬進了一樓鋪子後麵的小廂房,左邊是大姐顧湘的房間再旁邊是廚房,幫嫂白日做活晚上回自己家。
顧家裁縫鋪賣些中低端的布匹成衣,顧裁縫也會製作修補普通人家穿的衣服,加上李友惠會些粗淺的蘇繡,做些中等人家太太姐兒用的帕子鞋麵時常托兒子的關係賣去“協大洋”,一家子每月也有80多塊大洋的收入,一月吃七八次葷食,算是小康之家中也很不錯的,要知道在民國時期上海人家的生活水準來說,普通人家每個月一般吃四次葷菜(肉、魚、蛋、海鮮等),通常為每月的初二、初八、十六和二十三,這幾天叫做“當葷”,其他日子則以蔬菜、豆製品為下飯菜。
因此顧念這幾個月過的還不錯,她現在的身體才十歲每天也沒什麼事做,她一邊熟悉身邊人的行為方式一邊暗自和秦媽套話,大概瞭解了顧家情況,知道李友惠是因為小女兒生病死了才買了她來,兩人還有一點稀薄的血緣關係,所以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李友惠真拿她當親女兒養,至於顧家其他人感覺待她不冷不熱,估計多了個她當收養了個遠房親戚。別的不管,接下來自己該怎麼辦?她對民國時期的上海什麼的沒有一點瞭解,就是原本的她作為一個成年人也不知道怎麼在民國生存。也不可能真當自己是小姑娘顧念在人顧家白吃白喝,一點兒安全感都沒有就這麼稀裡糊塗過下去。雖然很不樂意看來隻能再試試看能不能喚醒那個學霸係統了,說起來還是它帶自己來到民國才有了多活一次的機會。
—— ——
冬日黑的早,天色已經昏暗下來,隻見一個麵黃肌瘦、其貌不揚的八、九歲小丫頭在一間幾個平方大小的廂房裡對著一方巴掌大的古樸銅鏡真誠地說:“我真是太醜了,醜還不讀書,救命啊!”
隻見鏡麵上竟然像電腦螢幕一樣陸續出現幾排字體:
“開啟語正確,學霸係統學海無涯真誠為您服務。”
“檢測到宿主最終滿足最遲入學年齡十歲,係統正式開啟。”
“檢測到時空變化,背景資料錄入中… …錄入完畢,請稍後… …”
“主線任務:民國女學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獲取學霸指數兌換獎勵。學識淵博、貌美如花、完美無瑕,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