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段(1 / 1)

隻愁沒個籍口,此時聽得數十個鄉民為蘇小姐請命,便順勢而為,隻道:“看富陽縣女子蘇氏寶林,假冒胞弟生員蘇鳳林,顛倒陰陽,紊亂朝廷綱紀,論罪非輕,然則,蘇氏女子為母分憂,是乃為孝;體恤鄉民,施藥施米,是乃為仁;又能近慮遠憂,挖井惠民,實乃為賢,此等孝仁賢之舉,鄉民皆感其義,若論其罪,則辜負鄉民,神靈亦不能佑,故法外施恩,蘇氏寶林其罪一概蠲免,餘人一概不論。”

寶林聽畢,磕頭謝恩,兆麒亦一同謝過。消息傳在府外,那些佃戶們無不歡喜,都道著吳知州同沈縣令都是清如水明如鏡的好官,歡歡喜喜散了去。

隻說寶林即破了本縣,就不好再著蘇鳳林的衣裳,吳知州去到內衙,就把寶林請至內衙,叫了丫鬟來,服侍她沐浴更衣,又把自己女兒新做的一身衣裳來與她換了。待得寶林重新裝束了,出來再拜見鄭王同知州,因她仍在孝中,隻做淺淡裝束,但見娥眉貼翠,鳳眼生嬌,嫋嫋婷婷,嫵媚風流,比之男裝之際更要美麗幾重。

兆麒亦在場,見得寶林進來,不由紅了臉,立起身來,鄭王見他這樣,就笑道:“金翰林,你起來立什麼規矩。”兆麒聽得這句,臉上紅得透了,寶林亦是粉麵飛霞,過來重又拜見了鄭王,又來見過吳知州同沈知縣。沈昌國這是頭一回見著寶林真容,不由就暗歎,怨不得那個何登雲想著她,果然是個絕色。

鄭王指了兆麒同寶林講:“蘇小姐,你表兄亦替你求情哩,你也該著去謝他一謝。”寶林聽得,隻得忍羞過來同兆麒見禮,兩個人兒俱是一臉緋紅,手足局促,鄭王瞧在眼內,暗道:論著品貌,這一對兒倒是個佳偶,隻可惜蘇寶林是個商人之女,這金兆麒是一榜三甲的探花,未免不配,瞧他二人也不像彼此無情的意思,倒不如,我做個現成的媒人,也就廝配得過了。

想畢,就問過兆麒寶林二人皆未定親,就著人接了金氏來,就把個要替寶林兆麒做伐的意思透了,兆麒這孩子金氏本就喜歡,如何不允,鄭王就笑道:“即如此,此事就包在本王身上,管保成就一對佳兒佳婦。”

待得回京,鄭王就召了金鶴齡入府,把做媒的意思透了,金鶴齡也聽得寶林在富陽縣做下的那番事業,深覺其年紀小小,氣度智慧深為可敬可愛,且是自家妹子的孩子,如今又有王爺作保,臉上風光萬分,自是答應。回來稟告了老淑人,老淑人聽得整夜,也自歡喜,康淑人聽得王爺做媒,自是無話可說。

待得寶林服滿,兩家就行了三書六禮,將個寶林迎娶過門,兆麒同寶林兩個,從前心上彼此就有意,這回成就夫婦,自然是格外恩愛,異常歡戀,夫婦白首偕老,兆麒後來官至內閣大學士,寶林亦封一品夫人。

那蘇鳳林自姐姐嫁了來舅父這裏,憂心母親獨自在家孤寂,辭別了舅父,還鄉苦讀,十七歲上中了解元,隔年會試亦高中在五十名之內,就放了外任,將個母親金氏接在身邊,金氏壽七十而終。蘇鳳林後來做到兵部尚書,娶的是從前吏部陳侍郎之女陳玉娘為妻,這陳玉娘性子溫柔和順,同鳳林兩個剛好合稱,也頗是相得。

隻說寶林生有二子,陳小姐亦舉一子,皆進士及第,金蘇兩家,累世簪纓不絕,至今稱望族。▼思▼兔▼在▼線▼閱▼讀▼

——完——

炫''浪網絡社區 提供下載與在線閱讀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陌上桑無汐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