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上古年間神道鼎盛之時,天庭高位神明廣目無雙,隻需翻掌低頭便可觀盡人間山河十萬裏,但九州八荒四海之地何其廣也,某位神君便以大神通造就了一方人間海,下界燈火盡在其中。
有那專職負責監察天下的遠古神祗,便高坐亭台上萬載不休,手持釣竿靜靜看著這滄海桑田和人間微瀾浪濤,監察山水神祗土地河伯之類下品神明。
所以上了年紀的老人總喜歡嘮叨那句故老相傳的話語,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
那片據說隻是一片湖泊大小但玄妙無窮的人間海沒留下什麼大名氣,反倒是那座神祗靜坐,用來監察人間的亭台,據說有天墜古碑記其名曰:觀潮亭。
遠古天庭所在的年代太過久遠,此事的真假早已不可考據,畢竟當今世上神道崩塌,如今也隻大多剩下些由世俗王朝敕封的山水神祗和城隍土地,用來收攏一地香火鎮壓風水氣運而已。
不過觀潮亭的傳說倒是一直流傳了下來,淪為世俗說書先生們開講神怪誌異故事的背景段子,例如好幾個故事裏感人至深的男女主角原本下場較為淒慘,最後都是靠監察人間的神祗最終出手相助,才得以有個完美的結局。
因為流傳廣泛,世間不少專門記錄和報道山上山下事的修行門派,便大多喜歡給自家門派的邸報起個觀海樓觀潮閣之類的近似名頭,口口聲聲喊著自家開派祖師爺當初如何如何機緣巧合下辛運的獲得了某位神明的青睞,得傳了正宗的掌觀山河神通,大意便是要想知道哪裏出了法寶,哪兩個門派發生暗鬥,哪位天之驕子又破了境界這種事,看我家劍報,準沒錯兒!
青山城不大,城寬不過幾裏,長也不過幾裏,坐落在九州大陸東靈風洲偏北方的龍泉王朝,就像一粒小石子,在這片大世界的版圖中,平凡不過,顯得毫不起眼。
若不是依著連綿不絕的萬裏青山,占據了進出山口的優良地理位置,往來行客還算不少的話,這座平凡的小城恐怕會更加平凡。
正是六月豔陽天,春季的寒意早已經徹底的散去,小城的氣候也逐漸炎熱了不少。城外小路旁倔強的小草綠了河岸,小土丘上那棵已經很蒼老的老柳樹,柳枝隨風擺動,聊發一番少年狂。
青山縣平平無奇,這些年來在龍泉王朝的版圖中偏安一偶,一直屬於那種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一個尷尬狀態,不說晉雲郡的郡守大人從未來此視察一番,就算是頂頭上司的朔風州知府老爺沒有要緊事也懶得過來瞧上一瞧,再加上如今的縣令沒什麼背景,是一位官場不太得意才被同僚排擠至此的清廉官吏,沒什麼銀子打點上司,每年朝廷的吏部考核最多得個中下評,中庸的一塌糊塗,所以青山城便顯得更加不起眼了。
不過青山縣城城雖小地雖偏,但好在背靠著茫茫的萬裏青山,正應了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話,本地的青壯漢子們在地裏農活不忙的閑暇時節,也可以去往城外不遠處的青山之中打獵采藥,城中有固定的收購獸皮和草藥的鋪子,一年下來也算一筆不小的收入,給自家婆娘購幾匹布給孩子做個新衣裳,過年的時候給家裏買幾斤肉,無災無害的情況下,老百姓的日子倒是也過的不錯。
這些天裏,就是這座原本平平無奇的小城,突然之間就開始熱鬧了起來,除了常來采購獸皮草藥的商人們,先是驟然之間多了許多風塵仆仆騎馬挎刀持劍的江湖人士,緊隨其後更是多了些一看便是傳說中的山上仙人,禦風而至駕馭異獸橫過街頭,一波又一波的外來人士,一時間讓青山城裏熱鬧非凡。
縣城裏的本地百姓們,幾百年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在惶恐不安小心翼翼中過了幾天後,也就漸漸習慣了小城裏驟然多出來的這些外來人,不少商家小販更是心思活絡起來,準備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狠狠大賺一筆。
山上仙師行蹤如雲中隱龍,向來不理凡塵俗世,何其難見?江湖豪俠們縱橫武林,青山城這種小地方,又何其少見?
漸漸反應過來的本地百姓們行動也不慢,除了城內富戶外,就連周邊村子裏家中但凡有聰慧子女的,也都拖家帶口的來到縣城住在親戚家,盼著自家崽子能得到某位仙師的青睞跟著去山上修仙享福光宗耀祖,再不濟也可以學一身好武藝,以後行走江湖返回故鄉,讓周圍鄰居們豎起大拇指誇句好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