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下的十二銅人(2 / 2)

我這麼想著,腳下步伐不停,仔細觀察著封土堆的周圍。沒繞多久,便發現草木有被踐踏過的痕跡。想必陳子奇一行人就是從這裏上去的。

我向玄武道:“要從這裏爬上去,你背著那個,沒問題吧?”

“沒事,”玄武堅決地道,“走吧,駐防的人很快就要圍過來檢查了。”

我們抓著草木攀上。爬了不多時,便看到一塊土堆已經被推開,露出一個僅容一人爬過的洞口,直徑大約一米多點。上方的長草葉垂下來,遮蔽了洞口,若不仔細,還很難發現。看旁邊那些剛剛拱出來的泥土形狀,這洞口此前顯然並不存在,卻像是自己從地下冒出來的一般。

陳子奇到底在哪裏、啟動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機關,才會有這樣的效果,我著實不得而知。

我不敢貿然行事,先小心翼翼地將頭伸進去,拿手電四處照了一下。

洞口的風不小,呼呼地向裏麵吹著,讓我感覺這裏麵竟似一個無底的黑洞,或是住著一隻洪荒巨獸,此時已經蘇醒過來,伸了個懶腰,便開始貪婪地吸著外界的新鮮空氣。

這並不奇怪。秦始皇陵密封於地下,不見天日。在封閉之前,裏麵點著的長明鯨油已經燃盡了所有氧氣,使裏麵形成了負壓空間。此刻一與外界相連,空氣便自動向低壓的地方猛湧進去。

這個封土堆,雖然當初建造時被勞工們用力地夯實,但經過了千年歲月的風吹雨打日曬之後,已經消減了不少,下麵的銅人已經非常接近表層土了。我探手摸了摸,洞壁入手冰涼,是金屬。從孔洞壁上的銅鏽和灰土痕跡來看,應該就在不久前,有許多人從這裏爬過。

我一陣興奮,剛才的推論果然沒錯。於是與其他人一同,魚貫而入。

入口處雖然狹窄,但爬過一米半的長度之後,便豁然開朗起來,空間足夠我們直立行走,也不至於碰到腦袋。看來,現在我們是在銅人大鍾的“肚子”裏。剛才爬過的那個孔洞,就是銅人的“頭部”了。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這個銅人大鍾是以真人為模特鑄造的,應該會符合人體的比例。秦陵兵馬俑們的頭部與身高的比例大概都在1:7.5左右,如此說來,身高五丈(秦製尺度單位)、坐下之後三丈的人,頭部長度換算成今天的長度單位,應該是1.5米左右。這與剛才我們爬過的孔洞長度相符,進一步證明了我的推論。

整個通道的方向是傾斜向下的,後麵的人踉踉蹌蹌地跟了上來。我轉身悄聲道:“你們都小心些,估計十五六米之後,通道還會收窄。”

這個長度,是我根據銅人的長度算出來的。

果不其然,隨著我們悄然前進的步伐,通道又逐漸收窄起來,最後變成了隻夠一人爬過去的孔洞,長度是我們之前爬過的孔洞長度的一倍左右。據此推算,“異瞳”機關啟動後,十二個銅人大鍾的排列方式是頭部與頭部相連、鍾腹與鍾腹相連,由此形成了一個土壤中的通道。

按照十二個銅人的長度來算,水平相連起來大約有130、140米左右,再加上銅人在土堆中傾斜程度,根據三角函數計算,總共垂直向下距離大約在50米上下。而最外麵那個洞口,到地麵的垂直距離目測差不多20米。也就是說,等我們把這些銅人全部走完,就已經進入了地表平麵以下30米的地方。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好消息還是銅人的連接方式。要知道,這些喇叭形的銅人大鍾,本身就是最好的集聲器。如果最下麵的大鍾是鍾腹向外,我們這裏稍許有些動靜,經過聲波的反射傳導,下麵的陳子奇便能聽得一清二楚,而他們的動靜,我卻聽不見。但是,按照目前的情況看,最下麵一口鍾,是細口向外的。這樣一來,聲音就會被包在鍾體之內,陳子奇除非趴在細口上仔細傾聽,否則便不會聽到我們的動靜。(見下示意圖)

銅鍾排列方式:

入口——()()()()()()——出口

但是,話雖如此說,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我舉著手電,用特種兵的作戰手勢指揮著所有人,盡量悄無聲息地向深不見底的秦始皇陵深處,慢慢摸去。終於進到這千古一帝的超級墓穴之中,我的心情,百味雜陳。

一邊走,一邊看著這些排列整齊、嚴絲合縫的銅人大鍾,讓我不禁對古人的智慧,產生了深深的敬意。在那樣的條件下,他們居然能設計出這樣巧奪天工的機關,隻是不知道,這些機關會不會在忽然之間,變成殺人利器,要了我們的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