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翻翻“舊賬”(3 / 3)

續建大師道:“你的意思是……?”

我點頭道:“不錯,我認為第二次秦始皇出巡琅琊,目的很明確,就是去取長生不老藥。張良在博浪沙偷襲他,也並非真要一擊即中、幹掉秦始皇,而是他聽聞長生不老藥確有其事,若秦始皇吃了,這天下豈不是要經年累月地在秦始皇殘暴無情統治之下?所以張良主持了偷襲大計,目的就是嚇唬秦始皇,讓他不敢再向東行去取那仙藥。後來他的目的果然實現:秦始皇遇襲之後,便回到鹹陽,經年不敢出宮。當然,秦始皇放棄第二次東巡,遭遇偷襲隻是一個原因。想那一統天下的秦始皇,自然雄才大略,也並非膽小怕事之人,未必就真是怕了張良的死亡威脅。但是我估計,當年秦始皇和徐福定然是約好了一個時間,若徐福真的尋到了仙藥,便在這個時間回到琅琊,將藥交給秦始皇。但是後來秦始皇之所以班師回朝,除了張良的偷襲所帶來的威脅之外,他聽說徐福沒有依約出現,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喝了口水,繼續道:“秦始皇此次受挫之後,左等右等不見徐福消息,對東海仙山的說法已經大為失望。所以他重新考慮起產於康城的那種讓人死而不腐、還能重生的方法。便假借第五次出巡的名義,繞了個大圈子,特意來康城尋找這種方法。對他來說,這種方法絕不是最理想的。因為在他沉睡期間,世事會發生諸多變化,若屍體被毀,便無法複活。即使萬年之後複活,其生命仍然無法跨越百年之期,最終還是要死。所以,我猜測當時他的心理活動應該是這樣:如果能找到仙藥,必定是首選;如果找不到,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康城特產,來上半斤,也是無可奈何的了。”

續建大師和俞老先生聽我說得有趣,都不禁莞爾。

俞老先生長舒一口氣道:“小夥子,你這些推測,聽起來竟然似乎沒有什麼漏洞。自古以降,各門各派的曆史學者都是從考證資料入手,而你卻是從當時人物的心理動機出發去思考問題。實在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我拱拱手,道:“不敢當,不敢當。秦始皇想必是找到了康城特產,又不敢貿然服下。所以他第五次出巡,才會先到康城取假死藥,再到琅琊等長生藥。這第三次到琅琊,這也許是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可以想象,他麵對著滔滔海水,不見徐福歸來獻藥,是何等失望!既然不見徐福歸來,又心知自己天命已不久長,不能再這樣拖下去,於是秦始皇毅然決然地服下康城特產,進入了假死狀態。服藥的地點,很可能就在他生病的地點————平原津,或者他死去的地點————沙丘行宮。”

俞老先生與續建大師直勾勾地盯著我,這等離奇古怪、乃至於匪夷所思之事,他們也許一時無法接受,但又都說不出話來反駁。

俞老先生突然道:“此事說起來還是不對。史書明明記載,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秘不發喪,還弄了鹹魚來掩蓋屍體腐敗之臭。既然你說康城所產的這種病毒,服下之後人會不腐不壞以致千年,為何秦始皇的屍體又會腐敗發臭?”

我點頭道:“這就是最精彩的地方,也是秦始皇雄才大略、聰明絕頂之處。他成功地利用了人們的反向思維,把反向思維又反了一遍,造成了所有人的誤解,也掩蓋了自己未死的事實。且聽我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