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大明朝曆史上第一座京城——南京——此時正淅淅瀝瀝的下著雨。這雨斷斷續續,已經下了快一個月了。而這一天,京城的屋梁上飛滿白幡,路上的行人個個身著孝服,整座京城陷入在沉沉的哀痛中。

這一年,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因病逝世。這個太子曾是整座大明王朝的希望。他為人寬厚正直,生前經常苦勸自己的父皇不要亂開殺戒。朱元璋一生都剛愎自用,殺人無數。隻有兩個人敢在他麵勸他少殺,還能全身而退。一個是自己的結發妻子馬皇後,另一個就是馬皇後帶大的太子朱標。

人們都希望皇朝的繼承人,太子朱標,在即位後能夠一改過去殺伐無度的朝綱,與民生息。因為這個從戰亂與殺戮中走出來的王朝實在太疲憊了。

此時在紫禁城書房中枯坐的朱元璋,正如天下所有喪子的父親一般,忍受著挖心般的痛楚。整整一天,他都沒有聽進任何人說的任何一句話。他隻知道自己的希望隕落了。此時此刻,這個精力超群的皇帝才真正像一個頹唐的老人。他眼底的疲憊再一次掙脫了束縛,清晰地浮現在了臉上。而上一次顯出這樣的疲憊,是馬皇後去世的時候。

書房內還站著一個人,他就是素有大明第一謀士之稱的劉伯溫。劉伯溫此時屏息恭立,內心焦急如焚。一顆汗珠從太陽穴上滑落,他卻不敢用袖子擦拭。眼看皇上遲遲不回答自己的問題,竟像是失了魂似得,直愣愣地默坐無語。他不得不提高聲音再問一次。

“皇上,請一切以基業為重。是時候另立太子了。”

朱元璋終於像是回過神來,淡淡地說了一句:“就立允炆做太孫吧。”他所說的允炆,就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今年才隻有十五歲。他從小機敏善良,和自己父親一般以寬仁儒雅著稱。

這話讓劉伯溫非常震驚,他連忙說道:“陛下,人常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皇孫聰明仁愛,但到底年紀太輕了。更何況幾位王爺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朱元璋氣得一甩袖子,劉伯溫便不敢再說。朱元璋說道:“允炆最像他父親,定會得到百姓的支持。更何況十五歲也不算小了。朕還能為他撐個幾年不死。等朕死了,他也已經能獨當一麵了。”朱元璋一生做過許多惡事,但唯一讓他心存愧疚的,就是自己的妻子馬皇後。她生前沒能好好享受,臨死的時候還勸他不要濫殺。朱元璋唯一能彌補的就是讓她的兒子繼承皇位,成為大明皇帝。卻沒想到天不遂人願,朱標死的竟然比自己還早。現如今隻有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位才能消弭朱元璋心中的痛楚。

劉伯溫知道接下來的話一旦說出,可能有殺身之禍。但為了國祚,也隻能硬著頭皮往下說:“皇上。您也知道再過十年便有‘帝星異位,九曜生輝’的天相發生。在這關頭,陛下卻要立一個年輕的太孫,萬一發生了什麼……”

所謂“帝星異位,九曜生輝”的天象,是劉伯溫日夜觀測星象得出的結論。說的是約莫十年以後,皇帝所在的位置會發生變化。而統稱為“九曜”的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顆星星異常閃耀,說明十年後這九顆星星會化為凡人,眾多能人武將會在人世間活躍。掀起一陣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