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

更多更新TXT好書請訪問,歡迎光臨

━━━━━━━━━━━━━━━━━━━━━━━━━━━━━━━━━

第一章 楔子

2010年北京,頤和園

從北宮門進入,童小芸不禁駐足遠觀。時值仲春,這頤和園的後山亦是林木蔥蘢,幽雅恬靜,一組漢藏式廟宇赫然立於山頭。腳下的後溪河,曲折蜿蜒,時狹時闊,一河兩街的布局,頗具江南特色,難怪有“蘇州街”的美名。童小芸笑了笑,饒有興趣的繼續前行。跨過了三孔橋,不久就來到了須彌靈境。拾階而上,中央便是香岩宗印之閣。童小芸並沒有按常規路線去遊那廟宇,而是在饒有興趣地觀完那廟宇周圍的嶙峋山石後,心中略微估算了一下,就朝那西北邊去了。一路上她有意繞開那步行的台階,獨走那無人走過的山石,這樣免不了一會兒朝東行幾步,一會兒朝西行幾步,一會兒向高處攀,一會兒又向低地處跳,宛若一隻小鳥在山間歡快地跳躍,也別有一番情趣。

不久,一座奇特的建築吸引了她的注意,她不禁駐足靜觀:黃綠兩色的釉琉璃瓦妝點著牆麵,塔狀物裝飾其頂。真正吸引她的倒不是這些,而是在這座房子的牆麵上布滿了大小一樣的拱形小洞,洞內竟皆一佛頭像。細細數來,雖未盡數,但約莫那佛頭像竟要有一萬座似的。頂端部的佛頭像保存尚可,而底端的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有的竟似被人全部挖去,獨留一空洞。童小芸不禁嗟歎:可惜不知在何時被破壞了!

繞過那座建築便是前山,遠遠就可以看見佛香閣高高托舉出山脊之上。閣為八麵四重簷攢尖頂式,紅柱雕梁,翹角飛簷,使整個佛香閣顯得玲瓏輕巧、絢麗多姿。童小芸尋路朝那佛香閣而去。來到佛香閣細觀,閣分三層,上層榜曰“式延風教”,中層榜曰“氣象昭回”,下層榜曰“雲外天香”。舉步預進,卻見門邊有一牌,用中、英、韓、日四種語言介紹閣內所供奉的千手觀音,曰:“鑄成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本名‘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像’。銅胎鎏金,高五米,頭麵分四層,每層三麵,共十二麵,二十四臂,下蹬九層有999個花瓣的蓮花寶座,法相莊嚴,鑄造精美,有極高的文物價值。”童小芸進入,這千手觀音像赫然就立於這佛香閣的第一層。由於跪拜的人很多,童小芸駐足等了好一會兒,才輪到她。雙手合十,閉上雙眼,覺得心中一片靜謐,周圍的一切都似不存在,僅剩自己一人。童小芸在心中默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上,信女童小芸,年芳二十,敬求菩薩眷顧信女,讓信女覓得如意郎君。”念完正待叩首,忽覺耳邊傳來輕輕柔柔的聲音“願菩薩保佑四阿哥…願菩薩保佑信女…”,似遠非遠,似真非真。童小芸一陣錯愕,不禁睜開眼朝自己左右望去。隻見自己左手處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而自己右手邊則是一五十歲上下的老頭,都不應該是那個聲音的主人啊!童小芸待要細聽,卻就像從未發生過似的,什麼也聽不見。帶著滿腹的疑慮,童小芸重新向菩薩像三叩首。

出了佛香閣下行,經排雲殿,出排雲門,延長廊西行至昆明湖邊,便可見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隻見船身用巨石雕刻而成,上有兩層船樓,彩玻為窗,磚雕飾頂,四個龍頭嵌於船身。可惜現在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為了看得更加清楚,童小芸不禁朝前進了進,站於岸延邊。

“給你!你把它們放進水裏!”

“不!我們一起放啊!”

這是哪兒傳來的聲音?童小芸疑惑的朝四周望了望,周圍隻是些為石舫歎為觀止的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