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劉氏也並沒有想做什麼,而她的不想做什麼,反而讓王成才以及幾個妾室看不順眼,想著倒不如將她就地解決了,還能給他們背個黑鍋什麼的,想的真是無比的好。
而劉氏的兒女既然在外麵,其實劉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牽掛和拖累了,她的身體一直都不怎麼好,要是她真出去跟自己的兒女在一起,恐怕還是對兒女的一個拖累,所以劉氏也並沒有想跟著兒女離開原城。
而這一次王成才的所作所為,就算是劉氏一開始不知道,後期也是有所察覺了,就拿劉氏這個常年吃藥的來說,都不都說久病成醫嗎,劉氏即使沒到這個地位,但是平時吃藥的口感,她哪裏能不清楚呢。她是有所查覺的,那她為什麼還要吃藥。
在這其中劉氏的腦內沒少受到激烈的衝擊以及思考,但她明知道這樣還會吃,事情就因為,劉氏並沒有王成才想的那麼好。
若是真會被闖出城門後,到時候造成原城的動亂,就算到時候被追責的會有雲蒼等人吧,那鬧事痛出去的就真的不會被追責嗎?王成才還想著將東西都帶走了,他要真是逃出去,隻是人出去,東西都不帶,可能還會讓人覺得隻是從眾離開的。
反正真要追查,王成才這些人的種種,人家一查就明白了。就算是有狡辯吧,王成才不是真的以為,他能逃到天涯海角,朝庭追究也找不到的地方嗎,這種概率真的有嗎?
恐怕不是吧。
而劉氏明知還喝下藥,這實在有些找死的感覺,但她想到王成才的種種行為,也有些後怕。這個時候,她對於王成才已經沒有什麼情意了,甚至還是恨的,根本不會為王成才想,也根本就不會去勸。
可是真有那一天,真追究下來,這些事情可都是問題啊。到時候弄個不好,真往嚴重點說,會不會滿門操斬呢,若是這個瘟疫在不擴張,王成才這些人硬闖城門,違背蒼王以及朝庭的命令,這難道不是犯上作亂嗎?
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但是劉氏覺得,到了這種時候並不能再抱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了,一切都得往最壞了想。若真是如此的話,王成才這一家子死有餘辜,可是她可憐的孩子們,難道在王家的時候跟著受苦受苦被排擠,到了王家倒黴的時候,也要跟著被涉及,甚至是死嗎。
她是個拖累不能跟著孩子,這個時候在原城,她更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瘟疫,那更加不能去找孩子了。不如就拖著她這殘破的身體,為自己的孩子斷了那個可能吧。
所以劉氏喝藥,想借由此來證明自己孩子的清白,到時候真事情發展到那個地步,劉氏死於王府,這起碼也是為孩子開脫的可能有性啊。
所以劉氏就認了,她也喝了藥了。
這本來就是她原來的想法的,隻是後來她被救起來的時候,她立即就轉變了想法。
本來她是覺得沒有辦法了,既然王成才沒有成功,但是王成才此舉也是萬萬要招罪的,這個時候同樣是不能跟他扯到一起。所以這個時候,必然的要揭發了。更何況本來她就恨著王成才,借機指責,這不是挺正常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