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周旋應付(1 / 2)

高建並不懷疑秦如海的心思,以他豐富的人生閱曆和社會經驗,不知身份之前,有些人或許會嫌棄馮穎年齡大傲慢高冷,但知道底細後,沒人能拒絕這麼大的誘惑,就算不會奔著人去,也會奔著她的身份和地位而去,芸芸眾生,幾乎沒人能離得開逃得過名利和地位這兩樣東西,總歸一點,誰也逃離不了“俗”這個字。他很欣賞秦如海的兩句話,一句是“男子漢大丈夫何患無妻”,另一句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可能就是他心灰意冷之後說出的決絕話語。

心事了卻一半,高建隻剩下武學方麵的心得和體會了,在推杯換盞之際,淨聊些拳腳功夫方麵的技巧和經驗,一個十足的武癡。

不管高建如何試探和追問,秦如海拐來拐去隻說,他身上現在的功夫都是自學得到的,並沒有所屬門派,也沒有名師指導,有些是從街邊小書攤淘到的“武功秘籍”中揣摩自學而來的,有些是從拳擊摔跤散打等比賽視頻中模仿自學而來的,從小到大愛好武術,最崇拜李小龍,沒少看他在電影中的武打鏡頭,還有陳真霍元甲等等之類的也看過不少,學的都是些皮毛,一知半解,胡學瞎練,隻當它是強身健體的有氧運動而已。

高建對此深信不疑,因為的確看不出他那些招數套路來自哪門哪派,亂打一氣,混雜多變,確實很像拳擊或者散打當中一些基本動作的隨意融合。對於在那場比賽中失利的最終原因他分析出三條,也算是給自己找個安慰和借口。第一是年齡的原因,雙方相差二十多歲,反應能力明顯跟不上。第二是身體素質的原因,他自學的是散打和拳擊,速度和力度上都占優勢。第三是拳術本身性質的原因,他以拳擊和散打為基礎,在這之上還借鑒糅合了多家門派的功夫,中間銜接和過渡得很順暢,而自己隻用的是本門功夫,老虎擺尾、飛虎捕食、黑虎掏心等等,雖然凶狠,但很局限和死板,完全跟不上他的隨機應變和多拳種融合。另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如海自幼紮馬步練腿腳,下盤沉穩堅如磐石,而自己半路出家,後來中斷過練習,一直以來都在吃“庫存”,有些生疏和荒廢了。

秦如海和丁武成早在那晚見麵詳談時,就曾深入討論過那場比武,分析的和高建差不多,所以就算高建不說,秦如海也時不時地這樣安慰和寬心,並沒有說真實的原因。

在秦如海看來,之所以能完勝,真正的原因就是他采各家之長融會貫通,雖然來源很多,但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怎麼克敵製勝,攻防兼顧,後發製人,不管麵對的是誰,首先分析衡量,采取最有效的攻防策略,靠的就是機智和變化,一招不行改換其他,都以快準狠為基本要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散打、摔跤、柔道、拳擊、太極等等,隻要有用,都會融合雜糅起來使用,見招拆招,避實就虛,這些就是他從無敗績的深層次原因。

聊到最後,高建竟然突發奇想,想投資開武館,他做館長,秦如海做教練,也算為弘揚中華武術做些貢獻。

秦如海的心裏跟明鏡似的,開武館是假,借此為他多培養打手是真,但情況變化了很多,現在隻要高建提出什麼,秦如海打心眼裏就沒想過要拒絕和推辭,沒猶豫就附和著說那是好事,應該及早作出安排。

高建越來越喜歡秦如海了,和他不僅在拳腳功夫上有共同的興趣點,而且在發展事業上出奇地一致,都想開武館。

這一晚,他們聊得很盡興也很投緣。從始至終從頭到尾,秦如海就在周旋應付,基本沒說過一句真心話,但故意做出一副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樣子,看得王二狗都有些肉麻和尷尬了。

高建心裏不設防,加上是個武癡,說話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甚至還有秉燭夜談徹夜長談的勁頭,弄得薑雲等人感覺身在雲裏霧裏,根本猜不透他們在想什麼說什麼。

等送走高建他們,秦如海等人又坐下來閑聊。

明心和薑雲以及劉鑫都不明白,秦如海才回家不到四天時間,整個人就變了。之前,他從不對張雅欣說那樣決絕生分的話,但現在不僅他自己說,而且也同意別人說起,還說出來讓幾個外人評判,這種做法真讓人匪夷所思。

秦如海知道他們有想法,也產生了不小的誤會,當即對他們說:“劉鑫,薑雲,明心,我知道你們現在在心裏罵我薄情寡義阿諛逢迎,但我想說的是,我的心裏隻有雅欣一個人,之所以和高建套近乎攀關係,甚至答應和馮穎交往相處,目的隻有一個,時機一到我會跟你們說,現在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一時摸不準不敢說,但你們可以放寬心,我做什麼都是有原則和目的的,你們別看高建這人樂樂嗬嗬好說話,其實骨子裏陰險得很,我一到酒店他們就得到了消息,而且還知道常平那邊的事,尤其是李曉麗瘋了跑了的近況,這個消息是最新的,知道的人並不多,可他一張口就說了出來,這個足以說明,他早已摸過我的底,這麼著急拉我過去,肯定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這樣做就是想將計就計,你們都是我的好兄弟好姐妹,希望能理解支持再鼓一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