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還是三招(1 / 2)

分析出兩人的不同之處,秦如海很快想到了製敵取勝的辦法。

之前,他和丁武成一起分析討論過這樣的情形,也創製出了相對應的應敵取勝功法。

麵對受人追撲撕扯的防守劣勢,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站穩腳跟立住不動,以靜製動,以穩取勝。

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還是不動,以逸待勞,穩妥取勝。

這就是他們本套功法的要訣和核心。

當然,還有一係列克敵製勝的輔助功法,不能坐以待斃任人宰割等著挨打,挺立不動就是在緩解消解對方進攻態勢,你突然不動,對方自然會生疑緩行或者停下,這就給自己留出了反擊和喘息的機會和時間,總不能在躲來躲去中耗盡體力主動投降。

對方起疑緩行步步緊逼,想要克敵必須出奇製勝,三招就要將對方擒拿製服,不然,就像放置在砧板上的肉等著挨刀子了。

第一招就是擊中要害一擊必中,中則功成一半。

兩人麵對麵相持,對方生疑而緩行,早有了防備,奇襲就很關鍵,這一招失靈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套功法的效果,甚至會毀於這一招。

人身體上最脆弱的部位莫過於以下幾處地方,一個是頭顱,一個是喉嚨,一個是後頸,一個是脊柱,一個是胸口,一個是肚臍,一個是下體隱私部位,一個是腋窩,一個是手肘和膝蓋,其中可以致命或者瞬間失去反抗能力的部位包括:頭顱、喉嚨、後頸、脊柱、胸口、肚臍、下體隱秘部分,如果重力衝擊這些部位,輕則當場死亡或者重度昏迷,輕則眩暈昏迷,不好掌控,弄不好會出人命。

雖說這是場點到為止的私下切磋和比試,但從一開始就變了味了。

高建能瞞得過其他人,卻早被秦如海看穿,以他的能力和眼色,怎麼會看不出劉鑫和薑雲是武場新手弱者?假借暖場助興的幌子,意在耗散自己體力。

再說,以他的見聞和經驗,怎麼會看不破何汝成的陰謀詭計,平時沒見過麵,互不往來,就連自己叫什麼名都可能不清楚,卻突然提出要比試切磋,這很不正常,是個危險訊號,本身就帶有惡意,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這是老話,他就是來者不善的不速之客,想借用手下高手耗盡自己體力,最後出來收尾,非死即殘,這已是很明顯的意圖和目的了。

最後,既然何汝成是他兄弟,沒必要當著自己麵下那麼重的狠手,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虛張聲勢蒙哄過關,想借此取得信任套取近乎,讓自己放鬆警惕而跌落他的圈套。

另外,在第一場較量當中,他的反應有些遲鈍和滯後,甚至有些不盡人意和冷漠苛刻。自己兩次被他手下打翻在地,按理說應該到了點到為止可以停手的時間,可他就是不喊停不主持,就像坐山觀虎鬥一樣安之若素,但當自己製服他手下時,才示意結束,接著不等喘息均勻,就使暗號給以逸待勞的另一名高徒出馬。

這樣的行事風格不像是正人君子所為,起初訂下的點到為止成了袒護他手下的免死金牌,但對自己卻不管用,成了一張空頭支票,單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來,他早已想置自己於死地了。這也就是秦如海不想再佯裝詐敗故意給他留麵子的真實原因。

第二招就是補刀動作,是為了彌補第一招出現落空和失誤的必備招數,這一招也很關鍵和重要,雖及不上第一招那麼管用和有力,但足以擺脫對手反擊能脫身而出,換句話說,是攻防兼備的策略招數,進則有功,退則可守,是攻擊和自保的進攻退守辦法,講究的是穩妥和全麵。

第三招就是收尾和穩控招數,前麵兩招當中任何一招發揮威力,這一招就可以快速穩住戰果或者加強守勢,假如一二兩招都起了作用,這一招就是收尾的動作,假如第一招失靈第二招發威,這一招還能加強防守,起到自保雙保險的作用,假如前麵兩招都失靈,這一招就是最後的自保逃生招數,也很最大程度降低受傷遇險的幾率。第一招側重於全麵進攻,第二招兼顧進攻防守,第三招側重於防守,各有側重,彼此連結照應,是個完美的攻防策略,耗用了秦如海和丁武成三個月的時間和精力,是他們聯手創製出來的第二套必殺絕殺技,至今還沒遇到真正的敵手,也是秦如海第一次施展。

既然不是你死我活的激烈鬥爭,就不該攻擊對方要害致命部位,所以隻剩下了腋窩、手肘和膝蓋部位,而腋窩和手肘隱藏在對方身體內側,很難攻擊到位,根本繞不開對方的手臂,有些冒險,所以隻剩下了膝蓋部位,那麼多部位當中,隻有膝蓋是裸露在外麵而且沒辦法隱藏,是個極好的攻擊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