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到這些數據,紛紛咋舌不已,誰都沒算過這本細賬,而他竟能算得如此細致,連每戶每人一年能收益多少都精確算到十位數了,看得出來他的確用了很大心思。
慶龍平自然很懷疑他這是油嘴滑舌阿諛逢迎,笑問:“小夥子,這樣的漂亮話誰都能說上幾句,以上這些數據你都能自圓其說讓我們信服嗎?”
秦如海沒想到他會這麼問,想了想說:“慶書記,我這不是信口開河有意糊弄大家,這些數據都是從賬本和協議上算出來的,請跟我過去看看,一定會讓大家滿意信服的。”
慶龍平來了興致,偏要算算這筆賬,帶大家跟他去了合作社財務室。
劉萍早做過整理和分類,按著秦如海的吩咐一一從檔案櫃拿出來。
慶龍平先翻看入股名冊,發現最多的二十萬,最少的也有五千多,大部分都是一兩萬。入股方式主要有現金、工資、土地,大部分還是以混合疊加方式出現的,工資確實按每人每天五十元計算,土地以每畝每年一千元租借計入,社員總數確實是三百七十三人,現金入股合計數達二百三十萬,和秦如海說的一模一樣。再看土地入股分項花名和統計表,發現將近三百戶村民還拿土地入股,多的有兩畝,少的也有三五分地,合計起來是有五百畝。再看勞動力工資入股情況,也發現兩百九十多戶村民以工資報酬入股。拿普通一家來算,平均土地1.37畝計算,一年下來就是1370元,勞動力工資一年下來18000元,折算累計入股總額為2.437萬元,按收益比0.33測算,分紅結果就是8042元,土地租借費加上工資再加上分紅約合2.74萬元,按常見4口之家來算,人均純收入該有6853元,早已超過了脫貧線。
慶龍平估算出來的數據是六千八百多元,比秦如海算出來的還要多出六百元,看起來他還是保守了些。
“小夥子,你算少了,我算出是六千八,而你才是六千二,少算了六百多啊,雖然說合作社才剛成立,三百六十五戶村民才剛加入,剛才也沒排除其他費用和市場因素,但如果一年人均能增收六千八百元,這確實是個很了不起的功勞,你叫什麼名字,什麼文化程度呢?”
“慶書記,我叫秦如海,小學沒畢業,不過正在上網校自學,身邊還有兩個中專老師,學起來很快效果也好。”
“網校?這裏接通網絡了嗎?”
“隻我一家接通了,可以隨時了解掌握各方麵情況,很方便快捷。”
“嗬嗬,像你這樣勤奮上進的年輕人不多,好好學習,多長點本事,興許能有更大出路呢!老張,老齊,有空你們得多關心一下這樣年輕有為的好青年,比如考慮讓小秦進村班子,更好帶領村民致富,也可以考慮培養他入黨,不管怎麼樣,就該多關心關心這樣的致富帶頭人。一個合作社就能給村民帶來這樣大變化這麼多實惠,將來等他走上領導崗位是不是更能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呢?好,這個做法值得推廣和借鑒,回去之後你們寫份報告上來,我從縣級層麵想想辦法,爭取專項扶持鼓勵一下。”
張大年聽出端倪,急忙連聲說好。
秦如海也忙不迭稱謝。
等送走領導,秦如海才去現場指揮調度。
這一晚,上千村民連夜趕種樹苗,直到天色微亮也陸續返家補覺。
秦如海執意留下來陪李二根看守速生柳樹苗,直到中午李天福和張存順來替換,這才返回去睡了一覺。
而陳芳和劉萍早已擬定彙報材料,等秦如海醒來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