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段(2 / 3)

戶部尚書振衣叩首,山呼,“皇上英明。”

皇上端過手旁茶杯,揭蓋輕掃湯麵,“朕的英明不是用你們的嘴唱出來的。以往調撥下郡州的款項到底有多少能夠落實,朕心裏不是不明白。”他的一襲話說的完全沒有火氣,如同平時溫文,隻是束手站在殿中的大臣心裏都不免惴惴,皇帝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做事手段都很溫和,但那是在東宮的時候,現在貴為九五至尊,哪需再揣摩先帝意思。新帝不是先帝會顧念老臣功勳,給予體麵,他到底會用什麼手段大家都沒領教過,當然也無人想去領教。

皇上慢慢啜了口茶,放下杯子,目光掃視眾臣,很滿意他們臉上的表情。

“虎威將軍。”皇上喚道。

“末將在!”虎威將軍上前跪地抱拳,慨然應聲,他年方三十五,可說是皇上一手提拔這才走至今天二品武將的位置,不啻於皇上的心腹重臣。

“你且協助崔大人督辦此事,若有人行為不檢,你可便宜行事。”皇上語聲敦厚,但一句便宜行事足夠嚇破一些人的膽。看來皇上對此事萬分重視,決不允許別人從中牟利了。

“是,末將遵旨。”虎威將軍從地上站起,又朝戶部尚書拱手,正色道:“日後還要勞煩崔大人了。”

“嗬嗬,哪裏哪裏,為國為君分憂,是吾等的本分。”尚書大人舔著一張老臉,笑得憨態可掬。

皇上看著他們人人一副為國盡忠的嘴臉,唇角微微挑起,露出一抹冷笑。

“還有何事要議?”皇上問。

眾人束手不應,該談的正事都已經談的差不多了,皇上剛想扶案起身時,蕭國老突然排眾而出,對皇上道:“老臣有事要奏。”

“請說。”皇上又坐回椅中。

“皇上登基日久,為正國統,安民心,陛下應該早早冊立皇後。”蕭國老義正言辭的說道。

皇上登基後,原東宮良娣都依次進封妃位,按製入住後宮各所,唯有太子妃依舊留在東宮,不曾冊封,連一點動靜也無。

滿朝無人不知原太子與太子妃恩愛篤甚,太子妃又出身豪門,本就為先皇和太後所喜歡,母儀天下根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卻不知事出何因,皇上登基後遲遲不提立後之事,禮部曾有人旁敲側擊,都被皇上以其他事情揭過不提,兩三次下來,大家也都窺出了點苗頭,不敢貿然再提此事,就怕哪次不慎衝撞了龍顏,這一拖再拖,又是一月有餘。

蕭國老是皇上的親外公,此刻才敢當著滿朝眾臣提到這事,怕其中也有大半是皇太後的意思。

在眾人以為皇上又會將此事推托開去的時候,皇上卻淡淡一笑,“國老說的是,朕疏忽了。”僅僅是疏忽兩字便將拖延立後的大事給推搪了過去,是有意還是無心,如此昭然。

蕭國準備了滿腹勸諫的話全無派上用場,不過皇上能夠首肯自然是最好的,他滿意露笑,揖手道:“皇上聖明。”

立後大典定在三日後,外有禮部打點,內有宗正寺安排,務必要作到完美無缺。

朝事議畢,眾臣陸續退出書房,皇上坐在書案後怔怔發呆,默然看著麵前擱筆的紫木架,良久後才聽端茶進殿伺候的吉祥一聲輕喚,“陛下,要不要去東宮看看……”原本的太子妃,現在卻處境尷尬,連宮人都不知該如何稱呼她才好。旁人或許不知,吉祥侍候了皇上十多年,怎會不明白皇上對太子妃用情之深。

多少次深夜,皇上站在回廊上遙望東宮的方向,一牆之隔,隔開的又是幾多思念。他知道皇上和太子妃之間出現了嫌隙,卻不知到底是何原因。他們作下人的明白,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要好太多了。此刻皇上已經允準立後,想必皇上已經解開了心結,吉祥這才敢提及東宮的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