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元朝末年的門派勢力版圖(1 / 2)

諸位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前,首先要了解關於門派的概念。

門派,是中國曆史上存在過的組織結構,其由門(Gate)和派(Sect)組成,含義是武術家組成的社團組織。

但是,不能簡單地把門派認為是黑手黨或者阿薩辛,其有特定的中國文化含義。

門(Gate),在中國的文化中,還象征著傳承。任何一個門派,都以維護自己存在,實現傳承為最大目的。當門(Gate)和派(Sect)結合,門才是門派的根源,一個門派的參與者,通常會自稱門人,意思是門派的傳承者。

談完門派的概念,下麵講講門派的分類。

在中國曆史上,根據結社的根源不同,門派可以分為這樣幾類。

宗教門派:

信仰相同宗教的人員,以宗教為核心,組成門派,典型的有少林派。宗教門派核心穩固,往往擁有悠久的曆史,比如少林派始建於公元495年,延續了近1600多年的曆史。

行會門派:

大量依賴統一產業為生的人員,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也會形成門派。比如丐幫,是一個乞丐組成的門派。隻要產業長盛不衰,行業門派就會一直存在。但行業一旦沒落,行業門派就會消失。曆史上著名的漕幫,就因為河運的沒落而消亡。

家族門派

部分家族以血緣為紐帶,組成門派,典型的就是慕容世家。相比宗教門派和行業門派,家族門派的傳承範圍更小,因此受到限製較大,很容易就遭到毀滅性打擊。以慕容世家為例,在最後一個繼承人慕容複患上精神分裂症以後,就很快消亡。

學者門派:

武術家門純粹為了研究武功而組成的門派,典型的是逍遙派。這種門派因為興趣而組成,往往不能長久,一兩代內就會消亡。

個人門派:

因為武術家的個人魅力,吸引了若幹其他武術家投靠組成的門派,比如袁承誌曾經擔任南北七省武術家聯盟總首領,一旦他離開,這個門派就瓦解。

地域門派:

武術家出身同一地域,因而組成門派,比如江南七怪。這種地域門派穩固性很低,隨時都會瓦解。江南七怪一旦六人身亡,就名存實亡。

當然,實際上的門派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構成,往往是多種類型的門派錯綜複雜的混合在一起。以少林派為例,本身是一個宗教門派,但是擁有大量非宗教徒的門人,此外以門人為核心,附屬若幹家族門派、行會門派等。

門派一般通過師徒(Master-Student)這種製度傳承,即使以血脈為核心的家族門派,也會少量的采用這種方式。

師徒製,既一位優秀的武術家,嚴格挑選少數繼承人,以類似宗教的儀式對外公開結成師長與學生的關係。

這是一種關係非常緊密的製度,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師在“上帝”“蓋亞”“皇帝”“親人”“師長”這六種階梯型服從關係中位列第六。學生會稱呼自己的師長為師父(Master-father),意思是父親一樣的存在。而師長會稱呼自己的學生為弟子(Brother-son),意思是弟弟或者兒子一樣的存在。

由於一位武術家往往不止收取一位學生,所以這些學生會按照年齡或者入學年份,分別稱呼對方為師兄弟(Master-Brother)或者師姐妹(Master-si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