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謠言而殺了嫡親女兒的名聲,真的很好聽嗎?那為何前朝那位剛正不阿的青天大人,還一直被人詬病他因小事而逼死親女,不少文人墨客還因此事寫了不少詩作在民間流傳,並沒有很多人覺得他做得對。
真以為大義滅親是那麼好做的嗎?魏老夫人心裏冷笑。不是因為國仇家恨,不是犯了眾怒,誰樂意去幹這等事?旁人就沒有腦子不會去想了嗎?今兒敢對親生孩子的下手,明兒是不是就敢犯上作亂了?皇家可跟你沒有一點點血緣關係。虎毒還不食子呢。%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魏老夫人的動作很快,當下就要來了紙筆,寫好了休書。她年輕時候一筆字並不輸柳老夫人的盛名,隻是一直被壓著,所以才不顯。如今要寫起文書來,那也是眨眼的功夫。
她一寫完,魏氏即刻簽了字。謝平知卻是強著不肯簽,最後是謝家祖母代他簽的字。
魏老夫人滿意地看著已經風幹的和離書,讓身邊的嬤嬤趕緊送去衙門登記入冊——她心裏到底還是有些怕謝家反悔的,過了這村可沒這店了。
一旁的謝涼螢和謝涼晴麵麵相覷,一切似乎都是在頃刻間就定下了。她們幾乎都沒反應過來。
謝家祖母心情複雜地看著那封和離書出了謝家門。她心道,以後怕是親家成仇家了。
魏老夫人卻在此時帶著淺笑上來,牽了她的手,“雖說阿晴同我女兒回去了,可明泉到底還是魏家的外孫。血脈至親是騙不了人的,日後我也會讓阿晴上門來多看看你。”她又看著呆若木雞的謝平知,“我今兒就先將人帶回去,明天再上門將嫁妝冊子對了後搬走。嫁妝會留一半給明泉,但另一半,卻是要給阿晴的。”
這也是常有之理。母親的嫁妝本就是她死後讓親生子女分了的,魏氏這裏不過是提前了。
謝平知到現在還雲裏霧裏的,怎麼自己沒點頭沒簽字沒答應,然後就和離了?以後他就是孤家寡人了?
人總是要等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謝平知看著魏氏冷若冰霜的臉,以及躲在謝涼螢身後的女兒,腦海中不由回想起彼時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時光,心裏竟一下子還有些舍不得。這個時候,他腦子清楚點了,開始後悔起自己怎麼就聽信了別人的讒言。別人對他的好,難道還能好過妻子女兒?
一旦謝參知和謝家祖母過世,魏氏和謝涼晴、謝明泉,就是他最親的人了。甚至比兩個兄弟還要親。
謝平知想要出口挽留,但是事情已成定局,他先前不開口,此時說話已經沒了用。也沒人會再信他。
謝家祖母聽了魏老夫人的話,心裏便知道兩家日後並不會因此而結仇。隻是想再如以往那般,怕是不能夠了。她也無法,自己生的兒子蠢,她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總算事情沒往最糟的地方發展。
謝參知是在宮裏得到大兒子和大兒媳和離的消息的。那時他剛捧著茶打算閉目歇息會兒,忙活到現在,再過些時候就能回家了。
隻是衙門裏的人是認得魏家送和離書過來的嬤嬤的,再加之上麵寫的正是謝平知和魏氏的名字,當下就八卦地找了人進宮去同謝參知說了。他倒也是好心,雖然有點想看人笑話的心思,卻也想著若真是謝家出事,也好叫謝參知並不蒙在鼓裏。讓他早些知道便能盡早解決家務事,到時候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