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崇寧(一)
崇寧五年,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盛世氣象。蔡河水上,舳艫千裏,長虹臥波;河道兩岸,車水馬龍,垂柳成蔭。這裏便是汴京,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之地。
隻見在那高大林立絡繹不絕的船隊之中,又有一頁小舟涉水而來,向不遠處的碼頭靠去。搖櫓的船家是個沉默健壯的中年漢子,他的渾家卻是眉目靈動言笑晏晏。此時,她正一麵快手快腳地收拾著案上的碗筷,一麵揚聲笑道:“好教兩位官人知道,這蔡河本是穿城而過,這沿路的景致是看也看不盡呢。河上還有十幾座橋,尤其是那虹橋最值得一觀。此橋沒有橋柱,臥於水麵宛若飛虹,因此得名。隻需幾裏水路,便到了。”
聽她介紹沿路景致,顯然是意欲多挽留兩位客人一陣,也好多得幾個賞錢。隻是她雖殷勤招攬生意,話音之中卻仍有股掩飾不住的得意,正是天子腳下首善之都的百姓該有的自豪與傲氣。
可惜,巧婦總伴拙夫眠。那婦人話音未落,她的丈夫便已沉默靠岸,甕聲甕氣地道:“兩位客人,到岸了!”
船家說罷,那婦人即刻恨鐵不成鋼地瞪了他一眼。他們這船上的兩位客人出手豪闊,豈能輕易放走?
然而,兩名客人卻已站起身來。
“多謝娘子款待。”率先說話的是一名身材高大魁偉的漢子,濃眉大眼、高鼻闊口,瞧著極有威勢。而船家夫婦與他相處數日,卻知他平易近人笑口常開,為人極是和善。反而是他身邊的那位公子哥,雖樣貌清俊卻沉默寡言,顧盼之間總有一絲冷意,教人望而卻步。那漢子拍下了讓船家夫婦眉花眼笑的船錢後便大步跨下船舷,一轉身,伸手去扶他身後那人。
立在他們身後的婦人見狀,忍不住挑了挑眉。他們這客船的船舷與碼頭的台階齊平,她丈夫撐船又向來穩當,便是個三尺孩童都能自行下船,何需旁人來扶呢?
但顯然,他們船上的兩名客人都不這麼認為。那公子哥習以為常地搭住了那漢子的胳膊,走下了小船。
眼見那兩人相視而笑,那婦人雖明知他們以兄弟相稱,但仍是忍不住含酸“嘖”了一聲。卻是她那木頭木腦的丈夫追著喊了一聲:“兩位客人,過了這條街便有‘薛氏車馬行’,可以租用四輪馬車。他家價錢公道,車也幹淨!”
“多謝船家指點!”仍是那漢子轉身謝過,這才與他身邊那位公子哥相攜而去。
船家是個釘是釘鉚是鉚的老實人,兩人走了不一會,果然見到了一個店招極大的“薛氏車馬行”盤踞著整個街口最好的門麵
腹黑王爺的天價棄妃。
那漢子一見那氣勢恢宏的店招就笑了,扭頭向他身邊的公子哥問道:“租車?”
公子哥搖頭道:“走走罷!”顯然汴京的風物很是吸引他的目光,並不願將自己關在車廂裏。
兩人一路緩行,很快便自戴樓門入得京城。一入城,赫然又是另一番景象,路上的行人雖也摩肩接踵卻都不再行色匆匆,道路兩旁店鋪林立鬆柏成蔭。許是正巧到了午膳的時候,不少酒肆腳店雇傭的廝波婦人都在賣力吆喝招攬客人。不多時,這兩人便被一個未語先笑機靈嘴甜的小廝哄上了自家酒樓。
“……若說聽曲看戲,那還得去‘錦樂坊’!”酒菜剛上全,那小廝已將汴京城內好玩的好吃的地方介紹了大半,正說到那天下聞名的“錦樂坊”。“《說嶽全傳》、《牡丹亭》、《桃花扇》,那是大名鼎鼎,就不必提了。卻是近日有一折說書,名為《大明》,說的是享國二百餘年的大明王朝,跌宕起伏很是精彩呢。兩位官人不可錯過!”
那正執壺倒酒的漢子聞言,不由笑看了他身邊的公子哥一眼,隨口問道:“聽這《大明》說書的人多麼?”
“這怎麼能說多呢?”哪知那小廝聞言竟即刻兩眼一瞪,挺著胸脯正色道。“那是門庭若市、人山人海啊!”說著,他又伸出手指往上一指。“便是宮中的官家,也日日在聽呢。說是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聽到小廝提起當朝聖上,那公子哥模樣的男子卻是有些意動,不由道:“官家衝齡之年,正是愛玩的時候……”《大明》一書寫的是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風雨變遷,有陰謀有鬥爭有變革,但要說它十分有趣引人入勝,那可真談不上。
“黃侍讀恪盡職守,便如唐時魏征一般。官家聖明,自當納諫如流!”小廝的麵上即刻浮現出一抹驕傲來。
“黃侍讀?”那公子哥奇道。
“正是蘇門四學士之首,黃魯直黃大人。”不等那小廝答話,他們身邊的另一桌客人便已插言。“兩位這是打海外回來?”他們身邊的那位中年客人本是貨商,走南闖北最是有眼力不過。他見此二人出手闊綽偏對大宋朝廷一無所知,便隱約猜到他們應是自海外歸來。
那客人有此一問,公子哥身邊的漢子即刻起身抱拳一禮。“先生好眼力!在下與舍弟走海多年,故國的消息是斷絕已久了。尤記得那時是大宋平滅西夏不久,哲宗皇帝在位,慕容相主政……”
“老黃曆了!”漢子的話音未落,那中年客人便已搖手而歎。“先帝早逝,慕容相亦天不假年……如今是大蘇學士為首相,黃魯直大人為侍讀。聖聰*,尊師重道,卻是君臣相得,此乃大宋之福!”說著,他也滿臉讚賞地說起了黃庭堅的幾件軼事來。故事的內容大都是官家貪玩,懈怠功課,黃庭堅忠枕直諫,官家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