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水聽音樂,將波動傳遞給水,有可能改變水的性質。因為我自己很喜歡音樂,小時候還認真地想過當音樂家,所以舉雙手讚成這項獨特的實驗。
然而,雖說是有這個想法,但是要在什麼樣的狀態下、給水聽什麼樣的音樂,我們還完全摸不著頭腦。經過幾次錯誤的嚐試之後,我們決定在兩個喇叭之間放一瓶水,用一般人平時聽音樂的音量讓水聽音樂看看。因為此前每次使用的水都是一樣的,這次我們商量著到藥店買瓶精製水試試。
實驗的結果美妙極了。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所呈現的結晶,像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樣美麗而工整;而聽到對美充滿深深祈望的莫紮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水,其結晶也竭盡全力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
最妙的是聽了肖邦的《離別曲》的水結晶,美得小巧玲瓏,並分散成幾塊,簡直令人驚歎。(後來我了解到,《離別曲》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字。看來水所感受到的是為這首曲子起名為《離別曲》的那位日本人的感受。)
水就是這樣隨著美麗的古典音樂,發揮著自己的個性,形成了美麗的結晶。相反地,讓水聽充滿了憤怒與反抗色彩的重金屬音樂時,它的結晶的形狀就全都是淩亂而破碎的了。
接著,我們又有了更奇妙的想法,那就是讓水讀文字。把水裝進瓶裏,我們在紙上寫了一些字,把字麵朝裏貼在瓶壁上。我想知道分別給水看"謝謝"和"渾蛋"這兩個詞,它們的結晶有什麼不同。
從常理來說,讓水"閱讀"文字,因字麵意思的不同而改變它的結晶形狀,簡直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通過音樂實驗得到證實後,我對自己的這種想法不再抱有任何懷疑,於是馬上開始了這項實驗。有如誤入了奇境一般,我滿心期待著這次實驗的結果。
結果揭曉時,真的又令我大吃一驚。看到"謝謝"兩個字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而看到"渾蛋"兩個字的水結晶,像聽到重金屬音樂的水那樣,破碎而零散。
同樣地,把"讓我們做吧"這句話貼在瓶子上給水看,它的結晶就很整齊;采用命令式口氣要求它"一定要做",它甚至無法形成結晶。
這個實驗讓我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說話措辭的重要性。使用友善、溫和的語言,會將事物帶向好的方向;而惡言相對時,則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這樣的水結晶充滿了喜悅,並形成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的模樣。
探索水本身所蘊涵的"故事",就像探索宇宙一般充滿著冒險。水為我們打開的是通往另一空間的入口,在不間斷地拍攝水結晶的實驗過程中,我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踏上了探索宇宙之深遠奧秘的旅程。
此番經曆中,有一張水結晶的照片深深捕獲了我的心,我從來沒見過那般美麗而絢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