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如戰場上嚴正以待地說:“皇上,臣袁崇煥征戰沙場不為個人名利,隻為保國土不失,萬民安樂。
朕已讀了你上疏的“陳遼東兵事疏”。今日召見你是想問你對遼東兵事有何計劃?”
“皇上,五年複遼不易,臣還請陛下給予支持。”袁崇煥向崇禎帝提出了要求。
崇禎帝一揮手:“這是自然,如何支持,且說。”
袁崇煥說開了:“皇上,凡戰場開戰均是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即糧草、軍餉、兵器三樣,是戰之根本,缺一不可。”
崇禎帝點點頭:“此話有理。成先生,著戶部知曉,日後稅收先支付邊疆開支。”
袁崇煥接著說:“皇上,遼東乃大明東北邊境,常年遭金兵襲擊,因此,當地所用官吏,無論文臣武將,均與朝廷用人,省府基層用人不一。遼東所任職的官吏,不僅為官,還須征戰,不僅要懂朝廷政策,還須懂邊防策略。”
崇禎帝點頭:“袁尚書說的對,選人用人,是關鍵,朕會下旨吏部皆按你的標準選拔邊疆官吏。袁尚書該敘述你的邊防具體策略了。”
袁崇煥胸有成竹:“陛下,臣曾向您上疏:餘複遼,上策乃以遼人養遼土,以目前局勢,防為本,功為主,和為輔。而執行此番策略應循序漸進,求實效而非圖虛名,所以不應妄想突飛猛進。這是臣擬的基本策略,但戰事風雲突變,在戰場上做不到以不變應萬變,而是隨機應變,所以策略會隨時有所變動。以上所述,皆為臣與遼東官吏分內之責。臣等定當盡心盡力,完成陛下所托。”
崇禎帝聽得歡欣鼓舞,問:“袁尚書,說得有理有據,令朕心潮澎湃。朕是否還有可為之事助爾等複遼官兵?”
袁崇煥拱手:“陛下英明。您手握生殺大權,選拔,懲處,罷免官員都在您一念之間,而這些都是重中之重。剛才陛下已經說過給予臣選用遼東官吏的特權,但臣還是擔憂,特懇請皇上,邊疆管人官吏和辦事官吏當遵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道,給予邊防官吏充裕的空間,若束手束腳,難成大事。望皇上成全臣的不情之請。”
崇禎帝一直是讚頌有加的語氣:“朕知道邊防官吏與朝廷官吏不同,你且說來,這不同之處具體是什麼?朕與你又該怎樣駕馭?”
袁崇煥略加思索:“皇上,軍隊疑難雜事繁多,更何況邊防軍隊,人人肩扛重任,職位越高,責任越重。凡是利於邊防、軍隊、國民之事,卻容易給己身招致怨恨、災禍。若內有異己者饞言,外有敵軍離間,則防不勝防。綜臣所述,邊防官吏須管轄當地財政、民生和邊防,還要處好與朝廷眾臣的和諧來往,防讒言離間,實難也。因而臣認為:對邊疆官吏應著重於邊防大局成敗,而不便因言行小節過失而束縛過重,責罰懲處過於苛刻。”
崇禎帝一拍禦榻,越加讚賞:“袁尚書所言,朕身為國君,卻從未想過。原來邊疆為官與在朝為官差異甚多。首輔成先生即刻擬旨,將袁尚書方才所言之意傳旨六部,讓各部凡事配合,以複遼大計為重,袁尚書看,如何?”
袁崇煥聽到崇禎帝如此器重他的意見,立即下跪磕頭:“臣袁崇煥謝陛下隆恩。”
崇禎帝擺擺手:“袁尚書若果真五年複遼,當朕謝你才是。來人,賜玉帶、銀幣。”
袁崇煥又磕頭:“皇上,臣惶恐,怎能受此隆恩?”
袁崇煥與崇禎帝談得盡興,邱玉蟾一邊聽著,一邊觀察著崇禎帝:年方十七,接替皇位,剛與弄權宦官魏忠賢鬥智鬥勇,並一舉鏟除了魏氏一黨。這比他剛殯天的哥哥天啟帝那個木匠皇帝要好得多。眼看大明局勢雖江河日下,但今日見到年輕有為的崇禎帝,似乎大明中興有望了。
崇禎帝已經注意到袁崇煥身後的奴才在盯著自己看,便隨意問:“袁尚書,你身後那個奴才是怎麼了?”
袁崇煥還沒反應過來,一旁的太監說話了:“大膽奴才,竟敢偷窺聖上龍顏,眼珠子不想要了。”
邱玉蟾低聲念著“糟糕”,立刻跪下:“庶民不懂禮數,皇上恕罪。”
袁崇煥忙替邱玉蟾解圍:“皇上,這是臣的奴才,初次見到聖上,倍感聖恩,想一睹龍顏,卻不知禮法,冒犯了陛下。是臣管教不當,臣定當懲處此奴才。請陛下恕臣管教不嚴之罪。”